針對腸病毒,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說明,腸病毒是一個大家族,有超過70個以上的種類,其中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重症、死亡,且重症患者9成是5歲以下幼兒,患者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如腦幹腦炎、肺水腫與肺出血等,併發症多於發病後2至7天出現,重症死亡率1.3%至33.3%不等,直接致死原因多為心臟衰竭。

何美鄉指出,兒童感染腸病毒初期,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另可能出現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等,第二期則是腦幹腦炎相關症狀,如昏睡、嘔吐、肌躍型抽搐、痙攣、意識異常、肢體麻痺等,第三期則開始有自主神經失調,也可能直接進入第四期的心臟衰竭,必要時須給予強心劑或呼吸器救治,不過腸病毒沒有特效藥,因此只能採支持療法或視情況使用免疫球蛋白注射。

此外,何美鄉說,一般情況下,媽媽體內就會有對應疾病的抗體,可以在寶寶出生後提供約4個月的保護,但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各項防疫措施下,腸病毒等其他疾病傳播減少,許多媽媽沒有感染過,也因此體內沒有抗體可以直接給寶寶,對腸病毒等特定傳染病的免疫力形同一張白紙。

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表示,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腸病毒疫苗,適用年齡區間為6個月到35個月的嬰幼兒,但從過去腸病毒經驗來說,2個月的的新生兒更是重症高風險族群,台灣先由疾管署培養病毒細胞、轉交國衛院分析適合製作疫苗的基因段,後進行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再把技術轉給國內廠商製造,目前已有國產腸病毒71型疫苗經過食藥署審核、取得藥證,即將上市。

茂盛醫院副院長簡佳裕提醒,有些家長會誤以為腸病毒等於腸胃炎,但前者表現上可能出現口腔潰瘍或是手腳水泡,不只有腸胃症狀,嬰幼兒的症狀表現則較沒有特異性,需要特別留心,且腸病毒傳染力強,家庭接觸造成的腸病毒71型傳播率高達52%,流行季更擴及全年,且型別眾多,得一次不代表不會感染其他型別,亦存在後遺症風險,民眾務必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