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對生死觀念的改變,如何善終成為一大議題,因此在前立法委員楊玉欣及其他夥伴的努力下,催生出全亞洲第一部完整地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2019年1月6日病主法正式上路,強調意願人可事先透過預立醫療決定書來決定最終的醫療選擇,適用對象不再僅限於末期病人,而是擴大為5款臨床條件。

護理師譚敦慈分享,自己是在先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前主任林杰樑過世後,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兒子一度不願意,經過溝通,才了解末期病人被餵食反而更痛苦此;此外,她也希望癌末時不要使用標靶藥物延長生命,「對我來說,這是沒有意義的事」。

目前全國共有234家預立醫療諮商機構,《病主法》雖一度因新冠疫情影響,減少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人數,從2019年11,272人降至2020年9,701人,但在疫情高峰的2021年卻有10,161人簽署,2022年也新增12,047人簽署,目前已累積43,466人明確表達對生命終點的期許。

危機就是轉機,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表示,社會風氣漸趨開放,國人較勇於討論生死議題,尤其疫情期間面臨親人的生離死別,使得簽署人數整體攀升,疫情期間線上看診的模式已讓國人漸漸習慣,因此,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現在也開始讓民眾與其二親等內親屬一同進行線上諮商,有望增加簽署率。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在實體及線上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同步開啟的情形下,預計今年簽署率可以倍增、提升50%,令更多生命可以依照自身的意願圓滿落幕,也減少後續的無效醫療支出。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