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諾貝爾獎化學獎今晚揭曉,今年由3名學者獲得殊榮,分別為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梅爾達(Morten Meldal)、美國學者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

諾貝爾官方推特提到,3人對於「點擊化學」、「生物正交化學」有相當程度的研究和成就,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也舉行記者會,邀請到國內多位化學專家對諾貝爾化學獎進行評析。

2度獲獎得主 5年前曾訪「這校」

原本今年呼聲很高的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這次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但值得關注的是,今年81歲的美國夏普萊斯,是繼200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後2次獲獎。

其實夏普萊斯與台灣淵源頗深,有多次來台經驗,除2006年曾到訪中研院,更在2016年赴私立薇閣中小學與高中生對話,當時他就透過2段有關大腦感知錯覺的影片,告訴學生不要習慣相信制式思考,必需跳脫成見,才能發現真相。

夏普萊斯曾至薇閣中學演講。北市教育局提供
夏普萊斯曾至薇閣中學演講。北市教育局提供

夏普萊斯做實驗傷到眼 仍不放棄觀察

清大化學系教授陳建添指出,自己唸博士後時就是在夏普萊斯門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常用隱喻方式與學生交流,並常鼓勵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對有想法的事應深入了解,不要只做表面。

陳建添也進一步分享,夏普萊斯曾舉例一個情景,公園有一小塊地,有一盞燈,一旁有椅子,而他的人生哲學就是拿一本最有心得的書,在公園燈光下慢慢體會。

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林俊宏也說,自己曾修過夏普萊斯的課,他除了上課常分享化學反應,更是平易近人、喜歡講笑話的人。

林俊宏提到,夏普萊斯曾分享自己有次在家中車庫測到化學反應,後來甚至傷到眼睛,但仍想繼續觀察,笑說「夏普萊斯對實驗很有熱情」。

點擊化學有如「樂高」

育世博生物科技股份共同創辦人蕭世嘉博士提到,現在3位得獎者的理論證明不用有機溶劑也可做化學,在茶壺、可樂都能運作,分子間的建構可像樂高組建起來。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榮傑也說,就像貝爾托西將點擊化學用在化學生物領域,進而在癌症治療、醣類RNA疫苗研發有重大貢獻。

2022諾貝爾化學獎有3名得主。陳明萱翻攝
2022諾貝爾化學獎有3名得主。陳明萱翻攝

另外,貝爾托西為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獲獎者,過去也曾來台,蕭世嘉也曾是她的學生。

蕭世嘉也分享,過去貝爾托西的實驗室教授離世,她以資深博士班成員身分,帶領年輕博士生繼續向前走,後來也被史丹佛大學聘用。

而貝爾托西其實曾拿到哈佛大學、UCLA的錄取通知,但蕭世嘉指出,她最終選擇史丹佛,可能是因有醫學院,可見化學走向應用都有先機,貝爾托西最初就是考量到研究可進入臨床試驗,真正運用在人類身上。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新聞網 粉絲團壹蘋娛樂 粉絲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諾貝爾今頒獎 和平獎得主在獄中再度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