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血液科醫師林建嶔說明,骨髓纖維化大多為後天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所導致,會使患者原有造血系統失常、脾臟因代償性造血而增大,另外體內會產生很多不正常的細胞激素進而產生各種不舒服的症狀。

骨髓纖維化常見十大症狀包括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易有飽足感、疲勞、骨頭疼痛、發燒、搔癢、腹部不適、體重下降,嚴重甚至會因皮膚搔癢等引發睡眠障礙,然而前述症狀容易被混淆而延誤就醫。

因此,林建嶔建議,50歲以上中高齡民眾如觀察到自身長期有上述症狀,切勿掉以輕心。據統計,約10%至20%骨髓纖維化患者會因未能即時治療而惡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致死風險驟升,加上現有治療選擇有限,骨髓纖維化患者平均存活期僅3.5到5年。

骨髓纖維化病人需要依靠穩定治療控制疾病進程,林口長庚血液科郭明宗醫師指出,目前唯一根治方式為異體骨髓移植,但因風險高、且需考量患者年齡、病況與匹配合適捐贈者,使得許多患者無法接受此治療,其餘治療選擇則包括口服化療藥、脾臟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輸血、標靶藥物等。

醫師會優先評估患者狀況是否適合做骨髓移植治療,若無法執行,則以標靶藥物為首要選項。不過,郭明宗坦言,約7成患者在用藥5年內產生抗藥性或副作用而中斷療程,是臨床治療上一大限制。近年來國際間陸續發展可精準抑制變異基因的新型標靶藥物等,未來期望有機會納入健保,成為骨髓纖維化治療新利器。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新聞網 粉絲團壹蘋娛樂 粉絲團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