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病友聯盟今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注意用藥安全,理事長吳鴻來分享,她洗腎多年,醫院的提醒事項上有註明,若發生帶狀疱疹,請與主治醫師聯絡,一問之下才知道,有腎友因為服用帶狀疱疹的抗病毒藥物「acylovir」不當,用藥過量竟直接昏倒,她自己也有一次,因為吃止痛藥而感到暈眩,後來才知道是藥物交互作用惹禍。

此外,吳鴻來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隔離問題,更讓民眾無法直接前往醫院詢問、導致醫病之間溝通出問題,增加用藥不當的發生機率,加上遠距醫療無法讓醫師確認病患體重等生理數據,可能讓藥物劑量失準。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進一步指出,台灣逾800萬人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每2.8人中,就有1人是多重慢性病患者,用藥項數為6-18項,是一般人的2到6倍,本身就是不當用藥的高風險族群,遑論有些因為身體不適而自行買藥服用的民眾。

石崇良:常吃保健食品暗藏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也提醒,民眾常吃的保健食品其實也暗藏藥物交互作用風險,民眾看診時務必詢問醫師是否適合繼續使用,若身體出現異常,也千萬不要習以為常、自己揣測原因。

石崇良說,所有的藥都是毒,一定有造成傷害的可能性,要做到用藥無害真的很難,因此民眾用藥後,還是要持續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若產生不良反應務必告訴醫師,讓醫療單位通報藥物不良事件,供食藥署監測用藥風險。

因此,吳鴻來呼籲,民眾在醫師問診時,務必主動告知自己的病史與用藥過敏情況,領藥時也向藥師再次確認,且開始服藥後,也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藥品特性」、「核對劑量與服用時間」、「詢問醫療專業人員」等3個步驟就能確保自己的用藥安全。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