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2021年統計國人自殺率,青壯年自殺率逐年遞減,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卻突破新高,常因身體病變、親友離世、子女關係疏離等重重打擊下走上絕路。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沈武典指出,研究發現約5至12%長者患有鬱症,未接受鬱症治療的長者,在社交、職能及人際關係上顯著出現障礙,除了影響日常作息,若本身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可能因鬱症導致免疫功能低下,使病情難以控制。
老人鬱症9大常見症狀為(1)感到悲傷或空虛、(2)對事物明顯的失去興趣、(3)體重驟降或驟升、(4)突發性嗜睡或失眠、(5)動作莫名變得激動、遲緩或缺乏耐性、(6)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7)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8)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9)經常出現輕生想法。符合5項以上且有第1項或第2項任一種,即可診斷為鬱症。

68歲許太太長期獨居,十年前老伴病逝,親人也鮮少返家陪伴她,某天女兒打電話回家卻遲遲無人接聽,在鄰居協助下得知母親出門買菜忘記回家的路,女兒趕緊南下照料,發現母親每天得靠安眠藥入睡,但安眠藥使她記憶力大不如前,難以集中精神,又因為慢性病纏身甚至試圖輕生,精神科醫師診斷許太太罹患老人鬱症。
沈武典提醒,平時應該多噓寒問暖家中長輩,或者鼓勵他們參加社區活動,讓長者得到強大的支持與社交鍊結,若發現老人家每晚靠安眠藥入睡、每個月去門急診8次以上,建議尋求精神科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