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報導,據日本媒體取得的消息,美國國防部已完成「2025年國家國防戰略」(2025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草案,內容除大量參考副總統范斯(JD Vance)的演講訪談,也根據國防部第三號人物柯伯吉(Elbridge Colby)著作,明確點出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引述消息人士指出,「2025年國家國防戰略」草案約80頁左右,內容除大量引用范斯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的講話,也受到國防部負責制定政策的次長柯伯吉2021年著作「拒止戰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的啟發。
「國家國防戰略」是美國五角大廈最高層級戰略指導文件,決定了美軍可以同時參與多少場衝突,並依此分配預算、兵力部署與推動軍事現代化。
副總統對外交和國防政策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實屬罕見。小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的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被視為極罕見特例,當時副總統本人和其幕僚在執政團隊中均占主導地位。
美國國防部依法每4年發布一次「國家國防戰略」。柯伯吉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1個總統任期期間,以國防部負責戰略和軍事發展的副助理部長身分,主導起草2018年國家國防戰略。

主筆人: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
官員曾說,這版國家國防戰略有4大核心支柱:保衛國土、嚇阻中國、加強與盟邦及夥伴的分工,以及振興國防工業基礎。
范斯近期在多場演說與專訪中強調將採克制的外交政策,強調美國應限縮干預範圍,並鼓勵歐洲國家自負安全責任。
他2月在慕尼黑會議表示:「川普政府雖高度關切歐洲安全,也相信俄羅斯和烏克蘭有機會達成合理解決方案,但我們同樣認為,未來幾年歐洲必須積極作為,自行承擔起防衛責任。」
他在演說中淡化歐洲外部威脅,反而強調該地區內部的挑戰。
「我最擔心歐洲面臨的威脅,不是來自俄羅斯,不是中國,也不是其他外部勢力。我擔心的是來自內部的威脅。」他說:「歐洲正在遠離一些最根本的價值觀。」他這番話震驚在場聽眾。
數月後接受專訪時,范斯又說:「歐洲永遠成為美國的安全附庸,既不符合歐洲利益,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若中國成功吞併台灣,將引發骨牌效應
柯伯吉是所謂「優先派」陣營的領導人物,主張美國國防戰略應以中國為重點。他在書中指出,若中國成功吞併台灣,將引發骨牌效應,破壞整個區域的勢力平衡,進而危及美國的安全與繁榮。
他將台灣描述為中國區域野心中最脆弱、也最具戰略意義的目標。一位消息人士稱,雖然柯伯吉因在國會的提名聽證會上說台灣並非美國的「生存利益」,引發爭議,但新版國家國防戰略將明確指出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柯伯吉的「拒止戰略」設想的是透過美國與盟友共同建立嚇阻力量,讓中國對台動武成為一項實質上不可行、且代價高昂到難以承擔的選項。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今年5月曾在備忘錄中指示柯伯吉,8月31日前須提交最終草案。在赫格塞斯審核並與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協調後,國家國防戰略的摘要預定秋季公開發表,大部分內容預料將列為機密。
赫格塞斯在備忘錄中強調,「『國家國防戰略』是確保國防部所有行動都遵循總統和我本人決策方向的最重要文件」,並重申「美國優先」及「以實力求和平」的戰略主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