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結束記者會時坦言「沒達成協議」,連暫時停火都無法實現,但他仍將這次對話包裝成「進程的一部分」,並透露可能會有後續會晤。普丁則宣稱「只要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就能儘早結束戰爭」,卻未提出具體方案。兩人甚至在會後拒絕接受媒體提問,顯示實質進展有限。

分析指出,雖然川普沒有在烏克蘭領土問題上讓步,但他對普丁態度親近,稱呼對方「弗拉基米爾」,還對過去因「通俄門」調查而受干擾表示同情,強調「我們原本能完成許多好事」。川普甚至在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稱「這場會晤我給10分」,把重點從是否達成停火轉向兩人私人關係,並宣稱「美國是世界第一,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引發外界質疑。

過去川普對俄羅斯設下的停火期限與「嚴重後果」警告在這場會面中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笑容、握手與私人互動。對普丁而言,這場會談最大收穫在於成功擺脫「國際棄兒」形象。雖然國際刑事法院曾對他發出逮捕令,但這次卻以「和平推動者」的姿態受到美國總統接待,重新被納入國際領袖舞台,卻無須付出實質代價。

專家形容,這場會議就像當年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高峰會:氣氛熱絡、動作親密,但缺乏實質成果,甚至存在「合法化戰爭罪犯」的風險。對普丁而言,這次不足四小時的外交操作,至少暫時換得喘息空間與緩和制裁壓力;至於這種局面能維持多久,仍有待觀察。

外界也多認為,對川普而言,他事前放再多的狠話、並揚言沒結果就制裁,卻讓普丁以「贏家」姿態輕鬆離開,不僅是「談了個寂寞」,也顯得川普威信與霸氣盡失,成了這場會談的輸家。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雙普會談不出結果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下周一赴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