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一批住民的外貌和現在的歐洲人有天壤之別,新研究顯示,歐洲人其實原本皮膚黝黑,是要到距今1700年前、也就是大約羅馬帝國時期,才有比較多的「白人」出現。

義大利費拉拉大學的專家聲稱,在歐洲有人居住的歷史中,96%的時間都以較深膚色為常態。

研究人員說,淺膚色最先出現在中石器時代(約1萬4000年前開始)的瑞典,但仍算少見。銅器和青銅時代(約7000至3000年前)雖然看到淺皮膚持續增加,深皮膚類型卻仍普遍存在。但到了鐵器時代(大約3000至1700年前),淺皮膚就幾乎與深皮膚一樣多了,特別是在北歐和中歐,但深皮膚在義大利、西班牙和俄羅斯等地區仍很常見。 

研究人員分析生活在4萬5000至1700年前的348個古人基因組,總體而言,幾乎所有歐洲人在大約4萬5000至1萬3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都是深色皮膚,只有一個例外是中間膚色。 

這尊雕塑描繪了切達人的臉孔,他是一位中石器時代的獵人,其遺骸於 1903 年在薩默塞特切達峽谷的高夫洞穴中被發現
這尊雕塑描繪了切達人的臉孔,他是一位中石器時代的獵人,其遺骸於 1903 年在薩默塞特切達峽谷的高夫洞穴中被發現

早期歐洲人的膚色逐漸變淺,是因為他們必須適應陽光較少的大陸。 

淺皮膚允許更多紫外線穿透,幫助身體產生可維持骨骼和肌肉強健的維生素D。深色皮膚則比白皙皮膚含有更多的黑棕色色素,更能防止過度陽光引起的紫外線傷害。

直到銅器和鐵器時代,許多歐洲人仍是深色皮膚。圖為一位藝術家描繪的古代人類。翻攝自X
直到銅器和鐵器時代,許多歐洲人仍是深色皮膚。圖為一位藝術家描繪的古代人類。翻攝自X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圖坦卡門後最大發現!埃及再出土皇家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