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導,麻醉學家兼心理學教授哈默羅夫(Dr. Stuart Hameroff)表示,,最近一項研究使用腦電圖感測器監測一名臨床死亡病患的大腦,「他們看到所有活動都消失了,然後——在沒有血壓、沒有心跳的情況下,大腦卻突然活躍起來,這可能是瀕死經驗,也可能是靈魂離開身體的瞬間。」
專家解釋,這種被稱為「伽馬同步」(Gamma Synchrony)的活動,是一種與意識思維、覺知和感知相關的腦波模式,EEG 測試顯示,它有時會在患者臨床死亡後持續「30 到 90 秒」,然後消失。
儘管懷疑論者認為這只是一種神經元死亡前的「最後閃爍」或「幻覺」,但哈默羅夫主張,這可能代表意識正在離開身體。
他推測,意識可能不需要與大腦其他活動相同的「能量消耗」,而是存在於「更深層次」,這使其成為死亡過程中「最後消失的東西」。
他說:「這表明,意識實際上可能是一種低能量的過程。」
哈默羅夫聲稱,這種監測技術最早由查拉(Dr. Lakhmir Chawla)開創,麻醉學家經常使用 EEG 來監測腦死患者,以確保在器官捐贈過程前沒有腦部活動。
「這種現象相當常見,雖然不是 100%,但在約 50% 患者身上測得了這種活動,」他表示。
哈默羅夫還引用了卡哈特哈里斯(Dr. Robin Lester Carhart-Harris)的研究,該研究探討藥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和行為。他讓受試者躺進核磁共振(MRI)掃描儀或接受 EEG 監測,並給予他們含迷幻藥裸蓋菇素(psilocybin)的點滴輸注。
哈默羅夫解釋,卡哈特哈里斯要求受試者閉上眼睛,保持安靜,不做任何動作,然後在測試結束後描述他們的經歷。
受試者後來回報,自己經歷了「生動的幻覺」,「基本上像是在迷幻之旅」,但 MRI 顯示的卻是「冷清而黑暗,像是進入了昏迷狀態」,沒有任何腦部活動跡象,「研究人員原本以為,在給受試者注射裸蓋菇素後,他們的 MRI 影像會像彈珠機一樣亮起來,因為大腦應該會變得極度活躍,結果卻完全相反,讓他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哈默羅夫表示,他在主持其中一場會議時,提出了一個可能性:這是否代表意識發生在「更深層次的量子層面」?
根據《神經科學新聞》(Neuroscience News),「量子層級的大腦活動」是一種理論,認為某些大腦功能可能在神經元內部以極小的量子規模運作,而非僅依靠傳統的神經網絡訊息處理。
該領域的研究探索大腦是否利用量子力學過程,並提出意識可能是神經元內的一種集體量子振動。
哈默羅夫認為,卡哈特哈里斯的研究可能也解釋了為何病人在臨終時大腦活動會突然激增, 「我認為,意識其實是一種低能量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