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ce News報導,朋格拉茲的研究顯示,貓咪能自如地穿過狹小的縫隙,但在面對不舒適的小洞時會猶豫不決。該研究於9月17日發表在《iScience》上,顯示貓咪能夠意識到自身的體型,並形成對自己的心理影像。

朋格拉茲曾在實驗室對狗進行測試,顯示牠們具備自我表徵能力。在2019年發表於《Animal Cognition》的研究中,狗在面對不舒適的小開口時會減慢速度並猶豫不決,這表明牠們依賴對自身體型的認知來做出決策。在完成對狗的實驗後,他不禁思考:「貓咪呢?」

然而,貓咪的實驗難度遠高於狗。朋格拉茲表示,貓咪通常較為隱秘,置身於實驗室環境中容易感到壓力。為此,他決定將實驗室帶到貓咪原本的家中。

朋格拉茲與同事們在布達佩斯的29位貓咪飼主家中設置了實驗室。在每個家中,研究團隊在門框上固定了兩塊大型紙板:一塊上有五個相同高度但寬度逐漸減小的洞,另一塊則是五個相同寬度但高度逐漸減小的洞。每次實驗,貓咪需從實驗者一側擠過洞口到主人那一側,並被拍攝錄影。

然而,讓貓咪跟隨指令是個艱難的任務。朋格拉茲表示,一旦貓咪順利通過洞口,主人必須抓住牠們,將牠們交給研究人員開始新一輪的實驗。但有些貓咪不喜歡被這樣,會拼命逃避主人的手。

最終,38隻貓咪中有30隻完成了實驗。分析錄影後發現,面對不同高度的洞口時,有22隻貓咪在面對最矮的洞口時猶豫不決,而在寬度不同的情況下,只有8隻貓咪在接近最窄的洞口時停下來。大多數貓咪毫不猶豫地擠過狹小的洞口。研究團隊稱這一策略為「試錯法」,無論貓咪是否適合,牠們都會嘗試流過。

朋格拉茲表示,這種猶豫可能是出於自我保護的策略。若貓咪在無法看到另一側的情況下擠過洞口,可能會讓自己面臨潛在的威脅。即使在安全的家中,牠們仍會停頓,這表明貓咪會依賴並判斷自身體型,再計劃接下來的行動。

這項實驗被認為簡單而優雅。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航空工程師拉維(Sridhar Ravi)表示,他曾對大黃蜂進行類似實驗,並於2020年發表研究,首次證實一種飛行昆蟲能意識到自身的體型和形狀。然而,他懷疑貓咪的行為可能取決於其為何想擠過洞口。例如,貓咪在追逐老鼠時可能會猶豫,以避免快速移動中受傷。

儘管測試貓咪的挑戰重重,朋格拉茲仍然玩得不亦樂乎。他遇到了許多有趣的貓咪,但認為「最有趣的是人們的行為」。一些飼主認為自己的貓咪是天才,卻發現牠們在實驗中遇到了困難;另一些飼主則堅信貓咪缺乏智力,但幾分鐘後,貓咪卻輕鬆完成了任務,令飼主感到驚訝。

此次實驗示意圖,O為主人,A為助理會引導貓咪從S開始點通過紙板,E為觀察者。翻攝自Science News
此次實驗示意圖,O為主人,A為助理會引導貓咪從S開始點通過紙板,E為觀察者。翻攝自Science News
此次實驗的紙板。翻攝自Science News
此次實驗的紙板。翻攝自Science News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扣押4年多 自曝聽力大大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