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6日宣布,將新冠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也就是確診者毋須再接受隔離。

據中共人民網等陸媒報導,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司長雷正龍表示,當新冠病毒感染回歸「乙類乙管」後,可能面臨幾個方面的風險,首先是調整後由於不對傳染源及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隔離措施,可能造成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此外,短時間內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幅增多將明顯增加就醫需求,而醫務人員自身感染將導致醫療服務供給減少,因此調整初期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現象。

雷正龍並分析,調整初期,一些民眾對新冠疫情的快速上升可能出現焦慮情緒,擔心感染後的健康危害。

對於「乙類甲管」與「乙類乙管」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不同之處,雷正龍說,一是報告時限方面。對於「乙類甲管」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應在發現後2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對「乙類乙管」傳染病,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

二是隔離措施。「乙類甲管」傳染病對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攜帶者進行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攜帶者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乙類乙管」傳染病根據病情需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三是區域管理。對已經發生甲類(包括乙類甲管)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可採取隔離措施;對於甲、乙類傳染病爆發流行時,可採取限制聚集性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鎖疫區等緊急措施。

四是交通衛生檢疫。發生甲類(包括乙類甲管)傳染病時可以實施交通衛生檢疫;「乙類乙管」傳染病不實施該措施。

至於是否進一步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丙類傳染病」,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主任李群表示,取決於病毒危害程度,需要持續監測發病及病毒變異情況,有了充分依據後,經過科學評估,再考慮是否從乙類調整為丙類。(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壹蘋 LINE 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國返台1/1起入境PCR至1/31 金馬小三通旅客比照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