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報導,烏克蘭文化部在臉書發布聲明稱,俄軍為對外宣傳赫爾松的「和平生活更加美好」,本月1日舉辦音樂會,並邀請吉利雅室內管弦樂團(Gileya chamber orchestra)和首席指揮克爾帕堅科參與演出,但克爾帕堅科「斷然拒絕與占領軍合作」。
克爾帕堅科也是赫爾松庫利什音樂廳與劇院(Mykola Kulish Music and Drama Theatre)首席指揮。直到今年5月,他一直在臉書張貼反俄、反戰訊息。
烏國赫爾松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宣布,已「基於違反戰爭法和慣例,以及蓄意謀殺」對此展開正式調查。辦公室還說,克爾帕堅科住在赫松外的家庭成員上月與他失去聯繫。
克爾帕堅科遇害消息曝光後,迅速引發烏克蘭與國際藝術家強烈譴責。
基輔出生的芬蘭指揮家斯塔謝夫斯卡 (Dalia Stasevska)說,事實上,俄羅斯對藝術家實施「服從或死亡」政策早就不是新聞,這種政策已推行數百年,「我看到許多俄羅斯同事選擇保持沉默」。
烏國獲獎小說家兼戰爭罪行調查員阿梅麗娜(Victoria Amelina)說:「我們知道俄羅斯政權正追殺倡議人士、記者、藝術家、社群領袖以及任何準備反抗占領的人。然而,即使清楚知道當前和歷史模式,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習慣聽到聰明、才華洋溢、勇敢的人們被殺,這些受害者唯一的錯就是他們為烏克蘭人。」
俄國指揮大師、捷克愛樂音樂總監畢契科夫(Semyon Bychkov)也說,俄軍行為是「純粹的種族滅絕」。這位出生於聖彼得堡的指揮家早在1970年代就離開俄羅斯。
《死亡與企鵝》(Death and the Penguin,暫譯)作者、烏克蘭知名作家克考夫(Andrei Kurkov)指出:「我越來越相信,俄羅斯不僅想占領烏克蘭領土,也在努力摧毀烏克蘭人自我認同,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烏克蘭文化。」
在戰爭爆發之初就投筆從戎的烏國作家米赫德(Oleksandr Mykhed)怒批:「俄羅斯正試圖在占領區重建前蘇聯…蘇聯政策的一大要素就是摧毀被奴役國家的文化,包括殺害文化人、淨化圖書館、禁止使用民族語言,現在俄國占領軍也完全如法炮製。」(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