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9/21)刊登白宮記者柯林森(Stephen Collinson)分析專文,標題為「為什麼人們一直糾正總統?」(Why people keep correcting the President)

針對台灣議題,文中提問:拜登(Joe Biden)談台灣的說法引發「戰略混亂」(strategic confusion),抑或是一記高招?

柯林森指出,拜登在18日播出的訪問中,承諾中國如果犯台,美國將保衛台灣,而且他過去至少3度發表類似看法。拜登的說法無視「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原則,這種不明講美國將如何回應的政策,意在讓中國三思而後行,以及避免台灣因感到安全而宣布獨立。

然而每次拜登看似改變台灣議題立場,官員又會把它推回原位。

對於拜登會不會在台灣受侵犯時部署美國男女官兵來防衛台灣,他在回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主持人佩利(Scott Pelley)明確提問時說:「是。」當下拜登無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20日堅稱拜登未改變政策。路透社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20日堅稱拜登未改變政策。路透社

即使美國情報單位認為中國正在打造攻台武力,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20日仍堅稱拜登未改變政策,並形容拜登是在回答一個「假設性」問題。

蘇利文告訴記者:「總統是個直接且坦率的人,他回答一個假設性問題,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答覆。他也很清楚表示並未改變美國對台政策。」

柯林森指出,拜登確實在CBS訪問時重申支持「一中」政策,以及其它美中基本外交文件,但蘇利文的評論暗示美國對台政策和拜登所言之間存在差距,這種差距恐引發可能很危險的誤解。

拜登在國會的盟友20日主張「戰略混亂」可以是一種優點,畢竟如果美國人想不出政策為何,中國就更沒機會。

民主黨籍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凱恩(Tim Kaine)表示:「即使收回說法,仍構成戰略模糊,所以我認為這全是戰略模糊的一環。」

民主黨籍康乃狄克州聯邦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也主張,與其說白宮內部不一致,這更能被視為戰略精明的範例。墨菲表示:「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它的目的肯定是讓中國繼續猜測,那就是重點,目的是能夠保衛台灣,而不提前做出明確承諾。」

不過共和黨籍奧克拉荷馬州聯邦參議員、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成員殷荷菲(Jim Inhofe)說,這種不確定性會造成傷害。

他質疑:「如果他們(中國)聽到美國總統說我們會參戰,而這跟其他人所言都不一致,他們會對我們的政策怎麼想?」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則試圖把拜登拉進對中鷹派陣營。艾斯培告訴CNN主播塔柏爾(Jake Tapper):「現在他說了4次,我認為他很明確,他們說政策沒變不是在淡化,而是在試圖徹底削弱他。如果我們要嚇阻中國犯台,我們必須脫離戰略模糊。」

柯林森認為,拜登曾保證會坦率並直接地與選民對話,然而每次他發號施令時,一些白宮官員、民主黨籍議員或政治盟友總會跳出來解釋總統不是那個意思。這類收尾動作如今讓人質疑,收回總統的說法是否破壞他的威信,造成比他最初坦率表態更大的傷害。(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官方兵推中國犯台:美軍馳援前台灣須撐1個月 「解放軍攻下台北難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