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人更依賴參考社群資訊
另一個層面的影響就是社群的興起,企業、政府組織甚至學校,都必須透過社群被看到,但同時不論是行銷人還是一般消費者,也都更倚賴社群作為資訊的來源和參考,甚至當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有沒有交往的必要時,也更會參考他在社群上的表現。
雖然網路世界看似平等,但人卻更喜歡靠近那些聲量大、追隨者多的,尤其是在創業或是高階職場中,為了讓自己能擁有更多的機會,就會自然產生等級的劃分,期望權力擁有者的青睞,並在建立關係後獲得對方的回應。但其實許多的「偽關係」,就是發生在社群的環境中,群體成員中期望著自己表現,能提昇獲得優勢等級的證明。
而這時卻可能陷入被迫選邊站的困境,因為那些看似群體中的發光者常常更在乎互動的價值,並且會從中尋找能一起鞏固地盤與立場的。於是,當我們以為自己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時,在職場中其實只是成了那些「地主」的附屬品。
領導者從社群觀察成員是必然
若是我們自己身為領導者,就也必須明白許多時候看似在群體當中的夥伴,可能在社群的表現才是真實的關係。就像交付任務用心培養的接班人,從來不在社群上跟你互動,卻願意到與你對立的人留言處去表示真心,或是在職場上與同事相處不錯,但是在社群環境中顯露出對公司、組織甚至主管的怨恨,這些時候或許看到的才是真心話。
當真實的人際越來越難看透人心時,從社群上去判斷一個人也是參考的方式之一,但真實的關係卻不是按下好友就能建立,不互動、也不呈現自我,那就只是在社群中的透明人;在實體職場中也不願意真心地去維繫關係,這常常就讓公司及組織陷入困境。也讓我們感覺到,不論是社群還是實體環境,只有看透「偽關係」才不會讓自己受傷。
對於領導者來說,從社群觀察職場不但是趨勢,更是必然的結果,但更以往不同的是,越來越多人是在數位環境中彰顯自己的價值,而不只是在一份精心呈現的簡歷上。對於身處在更為艱難的時代,我們必須跳脫舒適的思考方式,若選擇聽話但沒有辦法,一起成就未來的合作夥伴及下屬,可能當領導者需要更龐大的支撐時,卻只能孤軍一人,但同樣要更小心「背骨仔」,免得被捅了一刀後還說謝謝。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