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以「AI世代下的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與資源永續管理」為主題,邀請國立成功大學玉山學者五條堀孝、國立中山大學特聘教授江友中專題演講,中央研究院周昌弘院士主持座談,並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楊嘉棟、中興大學國家講座教授楊秋忠等專家對談,激發跨領域知識交流。

台積電於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啟動「Eco Plus! 生態共融計畫」,從棲地、物種、知識培力三大面向推動行動方案,並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植物分類學會合作,設立「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學金暨提案獎勵」。首屆共徵選22件提案,最高可獲新台幣200萬元獎金,鼓勵青年學子與研究團隊投入保育實踐。今年的獎盃以台積電硫酸銅廢液再製銅管打造,象徵永續循環。

台積電財務長兼發言人、Eco Plus!計畫指導主管黃仁昭表示,計畫聚焦棲地營造、物種保育及人才培育三大方向,盼為台灣生態研究注入動能。他感謝評審委員專業投入、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及台灣植物分類學會的支持,也恭喜得獎者熱情參與,成為計畫持續前進的最大資產。黃仁昭強調,守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台積電將持續透過跨域交流激發更多創新解方,推動保育與永續結合。

「Eco Plus! 生態共融計畫」已展現多項亮點成果。台積電從棲地修復出發,於台中廠區串連筏子溪與大肚山破碎棲息地,改善廊道結構並推動友善農作,協助野生動植物安全遷徙,並以山林綠帶營造與水域藍帶管理,打造兼顧人類活動與生態需求的空間。在物種保育上,成功將瀕危淡水魚巴氏銀鮈移置至中科廠區生態池,並擴大環頸雉保種量能,同時復育珍稀植物,讓廠區成為近自然林典範。

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學金獎盃以台積電硫酸銅廢液,循環再生的銅管再製而成。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學金獎盃以台積電硫酸銅廢液,循環再生的銅管再製而成。台積電提供

知識培力則透過獎勵制度支持年輕研究者,舉辦「新秀獎、菁英獎、研究計畫提案獎」,並推出「深耕獎」促使研究成果落實實務;同時推動公民科學,擴充 eBird Taiwan 與 iNaturalist 平台,鼓勵全民參與物種觀察,加速形成保育網絡。

多年來,台積電也在廠區推動綠色行動,包括打造全台首座企業瀕危物種復育基地、營造低干擾的近自然林、復育九種稀有植物及逾千隻螢火蟲;並與中部農民合作推廣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獲環境教育設施認證,成為國內首家提供環境學習基地的半導體企業。

透過論壇與獎勵計畫,台積電展現以科技實力結合永續行動的決心,從科研、棲地復育到全民參與,打造企業保育生態圈,期望持續擴大影響力,推動台灣在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育版圖中占有一席之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別急著加油!下週起柴油調降0.1元 汽油價格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