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政忠指出,全球正邁向智慧自動化與無人化,機器人與無人機已是製造、物流、農業、能源與國土安全的關鍵動能。工研院長期深耕關鍵零組件、感測模組、控制系統與邊緣AI,協助產業建立非紅供應鏈,加速技術落地與國際化。論壇選在沙崙舉辦,凸顯南台灣作為智慧機器人與無人機國家隊重鎮的政策意涵,結合研發、示範與產業化能量,共築具國際競爭力的生態系。
劉文雄表示,無人機已被視為繼半導體後的下一個重量級產業,工研院推動「三晶二軟」藍圖,聚焦飛控、通訊、衛星定位晶片及飛控、地控軟體,強化自主能力。並與 Parrot、ACSL 等國際業者合作,推動馬達、電池、PCB 等模組在地化,於物流、能源、巡檢等場域驗證續航與穩定性。未來將深化南台灣研發示範,協助業者完成零組件到系統整合的全鏈條升級。

黃偉哲強調,台南將不僅是晶圓製造與先進封裝基地,沙崙科學城也將轉型為 AI 與機器人研發重鎮,並與六甲工研院、柳營園區三期串連,形成研發到試量產生態系。南科四期沙崙生態園區計畫已獲核准,新增 531 公頃園區,可創造 3.5 萬個就業,年產值上看新台幣 2.24 兆元。台南具備先進製程、封裝與零組件條件,有望成為完全國產機器人與無人機的首選城市。
胡竹生則指出,工研院已在智慧製造、醫療與交通累積能量,並與川崎重工展開跨國合作。未來將以大南方為優先場域,結合在地需求,協助業者加速國際化。

論壇同步舉辦「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特展」,工研院與產業鏈夥伴展出成果,包括福寶科技外骨骼機器人、盟立智慧製造方案、璿元長程電動無人機、誼卡數位驗證、凌羣AI雲端平台及赫侖多感測器控制系統,展現應用多元能量。
工研院宣布於台南六甲成立「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聚焦智慧工廠自動化與醫療、餐飲、物流、巡檢四大應用,規劃研發測試區、模擬平台、新創進駐空間等,並吸引國際新創與在地業者,共建南台灣供應鏈。
下午場論壇由工研院機械所長張禎元開場,並分享無人機智權、數位雙生及多元應用案例。論壇最後呼應創新週精神,展現智慧機器人與無人機如何在製造、健康照護、農業與救災等場域落地,帶動產業升級與市場新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