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之發文表示,全球4.4兆美元市值王輝達雖然營收、獲利皆小幅高於預期,但最新盤後市值仍縮水超過3%,拖累一堆供應鏈玩家回檔休息一下。他指出,輝達股價近3個月頻創新高,一丁點超越市場預期的三季度展望,短期實在無法讓滿手及空手的投資人再大幅加碼。
輝達2026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2025年第二季財報),營收達467億美元,季增6%、年增56%,勝於市場預期;毛利率為72.4%;非 GAAP 為72.7%,若不含 H20 影響,非 GAAP 毛利率為72.3%;GAAP 攤薄後每股盈餘為1.08美元,非 GAAP 為1.05美元。若排除1.8億美元 H20 釋放及相關稅務影響,非 GAAP 每股盈餘為1.04美元。
展望第三季,營收預估540億美元(±2%),該數據未包括對中國客戶出貨H20,勝於市場預期;GAAP/Non-GAAP 毛利率:73.3% / 73.5%(±50個基點)。
陸行之發文表示,全球4.4兆美元市值王輝達雖然營收、獲利皆小幅高於預期,但最新盤後市值仍縮水超過3%,拖累一堆供應鏈玩家回檔休息一下。他指出,輝達股價近3個月頻創新高,一丁點超越市場預期的三季度展望,短期實在無法讓滿手及空手的投資人再大幅加碼。
陸行之提出4大觀察重點:
第一,公司預期 3Q25 營收 540億美元+/-2%,比2Q25季增13-18%,年增54%,比市場預期高 1%;公司預期毛利率為72.8-73.8%,平均73.5%,也比市場預期的73.4%好一丁點,EPS 1.16 比市場預期的 1.15也好一丁點, 不知道是分析師太會精算,還是公司乾脆拿彭博社分析師預測再加一丁點來給指引?
第二,雖然二季度數據中心及車用半導體都僅季增5%以內,但三季度Blackwell 大量出貨應該是帶動公司13-18%季增的主因,公司說Blackwell GPU在二季度已經佔數據中心營收近一半,但即使如此,二季度還是受到不能賣H20的影響(12% impacts),AI GPU 營收少了40億美元,讓AI GPU 營收整體達338億美元,季減1%。
第三,公司第三季指引營收指引沒有包括H20的出貨,這部分營收應該有上修空間,假如加回40億美元,但要扣掉15%(6億美元)的出口管制稅,對三季度營收也有6%的貢獻,不無小補。
第四,比較讓我們憂慮的是二季度庫存增至149.6億美元,庫存月數季增32%、年增30%,至3.48個月,雖然離歷史高點仍有段距離,但這是為了提前準備3Q25的13-18%大幅出貨增長(Blackwell)?還是舊產品H100/200系列需求大幅衰減,庫存增加造成的呢(還有就是谷歌,亞馬遜,臉書自研ASIC晶片如火如荼擴產中的影響)?你們覺得庫存暴增的原因是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