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雍川表示,台灣多家重量級企業,包括台積電、鴻海、廣達與緯創等,早已在美國建廠並持續擴大規模,這正好符合豁免關稅的關鍵條件,有助於台灣產業免於直接受到關稅衝擊。張雍川指出,這波政策對台灣半導體與AI供應鏈業者來說,可以說一項大禮,也象徵這些企業將毫無懸念地繼續搭上AI特快車。
張雍川強調,AI投資趨勢只有持續成長、沒有退潮的跡象,以近期美系雲端服務商(CSP)為例,Google將年度資本支出從750億美元提高至850億美元,Meta將下限從640億美元上調至660億美元,這些科技巨頭之所以能大舉加碼,正是因為AI在提升生產力與營收獲利方面已顯現出實質成效,AI的威力與應用效果正變得愈來愈顯著。張雍川強調,這股AI浪潮所帶來的成長動能,對於台灣的供應鏈來說,在未來數年內仍將持續推進、貢獻可觀。
張雍川表示,目前全球擁有7奈米製程以下量產能力的就是台積電、三星與英特爾,其中,又以台積電市占率比重近7成最高,台灣半導體科技國家隊的競爭力明顯優於他國,評估關稅影響有限,加上台廠大多都有在海外設廠,各業者已逐步因應,目前市場AI需求明確,相關產業至少有5-10年的向上趨勢,看好台鏈未來發展。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主管陳郁仁指出,雖有企業如台積電已在美國設廠,部分台廠也可能豁免,但仍有許多台灣供應鏈廠商過去並未在美國設廠,如今若遭課重稅,等於必須向美方承諾投資或實質遷移產能,這將成為企業評估重點。對等關稅方面,以台灣目前被課徵20%關稅計算,加上新台幣升值,實質出口成本已高達30%以上,對台灣出口商與GDP影響顯著,整體GDP估計將下滑1.4%至1.6%,其中,匯率波動影響約0.4%到0.6%。
陳郁仁指出,未來台廠勢必加快全球化布局,特別是往東南亞與歐洲擴展,從聚落型轉向跨區域聯盟型供應鏈,這會改變整體產業的全球鏈結邏輯,台灣廠商不能再只依靠單一聚落。
至於蘋果宣布加碼千億美元在美投資計畫,陳郁仁分析,蘋果正在加速轉型,從硬體走向AI與軟體整合,反而不再一味壓縮供應鏈毛利。他強調,蘋果近年已多次調整供應鏈,台廠對轉單已經有心理準備,不再過度依賴單一客戶。
延伸閱讀:半導體關稅100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