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雍川指出,當關稅稅率落在15%左右時,通常由出口商、進口商與終端消費者各承擔約三分之一的成本。他強調:「這類成本分攤機制,過去已有經驗,整體尚屬可控範圍。」儘管企業將面臨供應鏈重組與短期成本壓力,但在去化完畢後,景氣有望重回正軌。

面對市場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的疑慮,張雍川表示,台灣廠商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已培養出強大的供應鏈彈性,包含布局東南亞與美國在內的全球產線規劃,並可與客戶協商關稅成本分攤。張雍川說明,台灣企業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方面極具競爭力,具備足夠韌性迎接挑戰。

張雍川認為,一旦9月前後關稅對價格的影響完全反映,聯準會之後進入降息循環,將為股債市場帶來新的契機。張雍川建議,投資人應以一次性事件視角看待本波政策變動,靜待景氣過渡期結束後再迎來成長動能重啟。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主管陳郁仁認為,台股目前站上2萬4關卡,但未來要挑戰更高點,難度不小。他指出,今年聖誕節拉貨潮已提前完成,等於Q3拉貨結束後,Q4可能偏冷清,進而壓抑企業獲利成長動能,預期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整體市場將進入盤整或修正階段。

儘管台積電預估今年EPS可達29元以上,整體仍具基本面支撐,但陳郁仁認為,下半年將呈現「先熱後冷」,投資人應保守看待後段走勢。

至於市場關注美國聯準會的降息節奏,若經濟數據持續疲弱,可能啟動長期降息循環,美國非農數據轉弱,科技業如西雅圖地區已出現求職時間拉長至6-8週的現象,反映就業市場轉冷,預期2026年第一、二季可能降息2碼,屆時資金再度流入股市。

延伸閱讀:關稅戰停90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詐團人頭戶轉向企業法人銀行帳戶 金管會祭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