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平指出,目前AI伺服器業務主要由伺服器電源(占營收22%)與冷卻系統(約占5%)構成,第二季這兩大業務共計貢獻近三成營收,並推升整體毛利率季增約3.5個百分點。法人關注AI產品毛利是否高於企業平均,他坦言,AI相關電源與冷卻系統毛利確實較佳,特別是冷卻系統(如Liquid to Air)具高市占率,目前仍供不應求,預期下半年仍有新客戶加入。

台達電回應,目前AI電源設計以Power Shelf(機架式電源)為主,下一階段則為Power Rack(電源機櫃),將結合獨立機櫃與冷卻功能。輝達規劃於2027年全面導入HVDC電源架構,台達電多年來已深耕HVDC技術,具備相關經驗與供應能力,若客戶提前釋出需求,如GB300平台導入,亦能彈性因應。

針對產能調配,台達電指出,泰國新廠目前已有三座廠房啟用、三座興建中,未來將視地緣政治與美方關稅政策調整擴產規模。若美方對泰國產品維持36%關稅,客戶的確可能會有調整需求,屆時美國廠區將聚焦強化系統組裝能力,以因應客戶「在地製造」的需求。

台達電積極推動模組化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包括貨櫃型AI機房,已推出標準化AI方案,整合電源、冷卻與機架系統,並看好一站式服務需求持續升溫,未來將擴編服務型業務團隊,並不排除透過併購方式加速布局。

在財務面,台達電強調第二季關稅影響極低,僅少部分費用列入銷售費用與運費科目。針對部分客製NRE回收收入,則優先回轉至研發支出,其餘認列於業外收益,不計入營收。台達電也說明,目前美國製造仍是主要方向,大型機建會在中國,組裝在台灣,泰國則是負責中段,最後由美國負責系統,但是較大的生產據點通常需要2到3年才能建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謝金河「沒付代價下關稅20%可接受」 今年4變數影響台灣 談判關鍵是拿什麼去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