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格指出,美國現行由市場主導、政府間歇性介入的創新模式雖曾造就多項突破,但其短期導向與資本斷層已不敷應對中國龐大國家資金所帶來的戰略壓力。他舉例,中國透過國家創投引導基金等機制,將上百億美元導向AI、量子科技與半導體製造等產業,並明確與其產業政策連動,已對美國科技企業造成結構性競爭不利。

為填補此一戰略落差,季辛格主張,美國應成立一個專注於關鍵科技領域、獨立於政治干預之外的主權財富基金,並由財政部撥款、出售戰略資產及引導海外利潤回流等方式籌措資金。他強調,該基金的唯一目標應為投資對國安與經濟領導地位至關重要的技術領域,而非取代市場機制或選邊站。季辛格強調,這不是要對抗市場,而是要提供與對手國家資本相抗衡的選項。

季辛格認為,美國在量子運算與半導體領域已具備領先技術,例如PsiQuantum與Google等企業都取得突破進展,但其商業化過程所需的大量耐心資本,並非華爾街或傳統創投所能輕易進入。

季辛格建議,主權財富基金應協助早期量子新創公司、支持國家實驗室技術轉移與產業化,並確保關鍵技術維持美國控制權。在半導體領域,自2022年《晶片法案》通過後,美國雖展開供應鏈重建,卻仍欠缺足夠資金挹注研發與生產,他呼籲主權基金應投資新創、促進盟國合作,並承擔長期高風險的研發投入。

季辛格也提出政府目前成果,包括美國國防部戰略資本辦公室(Office of Strategic Capital)、商務部的投資加速計畫(Investment Accelerator),以及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的股權投資權限,皆為政府介入戰略科技投資的實例,但規模過小、分散過雜,難以對抗中國國家資本的集中火力。他認為,美國若欲將創新實力轉化為國家競爭力,必須擁有一套整合性、具規模的資本策略。

季辛格呼籲,美國政府應該快速採取行動,授權並啟動主權財富基金,將美國的創新成果轉化為下個世紀的全球領導實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李偉正轉調國泰投信董座 通路執行長鄧崇儀接任銀行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