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推動對等關稅,實則為貿易談判增添籌碼,目的並非單純打壓對手,而是吸引更多製造業回流與外資赴美設廠。但他點出,美國結構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回流面臨「彈性」與「分工」困境,且當地勞動文化不利於高效率生產,即使不是成本問題,生產品質也難與亞洲相比。換言之,「關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長期效益尚未能顯現。

全球資本市場方面,張錫觀察到,AI產業已成市場主流與趨勢所在。以四大CSP(超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為例,原本就已規劃逾千億美元資本支出,近期更宣布進一步擴大投入,從雲端伺服器、AI晶片、終端裝置到邊緣運算全線開展,沒有AI的產業,股價基本不會漲,資本流向明確。

根據麥肯錫研究,在中性假設下,未來五年AI相關資料中心將成長至現有的3.5倍規模,支撐AI浪潮的「軍火庫」正是半導體。張錫指出,台灣擁有先進製程與半導體封裝技術優勢,是AI科技不可或缺的一環。經歷2021年供應高峰與兩年去化庫存後,半導體產業正走入補庫存週期。近期台積電法說會釋出樂觀訊號,包括2奈米先進製程準備量產、CoWoS封裝大幅擴產,皆為AI需求升溫的佐證。

從台灣資金方面來看,張錫指出,主計總處估算,今年國內超額儲蓄將突破4兆元,若能有效導入資本市場,將為內需與投資注入強大動能。他進一步提到,外資過去幾年雖大幅賣超,但台股並未因此重挫,背後正是本土資金與ETF長期布局的力量。目前台灣ETF總規模已逾6.3兆元,受益人數合計逾1,500萬人,顯示「散戶已學會理性投資、逢低加碼」,特別是在4月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導致股市急跌時,散戶進場撐盤,形成「散戶軋法人、軋外資」的新態勢。

展望未來,張錫認為,AI科技才剛起步,接下來幾年仍將帶動全球大規模資本支出,台灣科技與半導體供應鏈仍處領先地位,投資價值長線明確。張錫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市值型ETF,如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來布局,該ETF涵蓋50檔台灣龍頭企業,成分股多元,風險分散,適合穩健參與台股成長。他也強調,面對短期波動,可採「大跌時勇敢加碼」、「長期定期定額」兩大策略,提升投資勝率,把握台股長多行情。

延伸閱讀:關稅戰停90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筑波科技導入LadyBug最小USB感測器 進軍80GHz衛星通訊與6G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