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動邀請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特別聚焦如何因應「漂綠」(greenwashing)風險,確保轉型過程中的公正性和有序推進,強調誠信在綠色經濟中的價值體現。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曾于哲表示,企業在落實永續承諾時,應著重於建立永續資訊管理內部控制機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ICSR),以確保永續相關資訊的完整性與透明度。  

曾于哲建議企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包括:強化永續資訊管理,在推行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同時,建置或優化現有的永續資訊治理與內部控制體系;進行重大性與風險評估,針對重大永續資訊需求與指標進行盤點,建立風險為基礎的稽核與監督流程;整合COSO框架,運用內控整合架構中的五大要素與17項原則,評估並優化永續資訊管理,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曾于哲強調,這些措施將幫助企業在綠色轉型中更具競爭力,並有效回應利害關係人的信任需求。  

隨著全球監管機構對漂綠行為的關注日益加劇,安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服務負責人林孟賢指出,企業應審慎檢視其ESG與反詐欺法規框架,識別潛在風險,並採取措施以增強透明度。他引用安永2024年報告《缺乏誠信,信任何以存續》的數據,強調企業聲明從過去的理想化價值觀逐步轉向具體價值創造。  

林孟賢建議企業應聚焦三個關鍵領域以提升ESG資訊品質,包括:穩健的報導流程,確保永續報告的準確性與一致性,滿足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靈活的永續治理框架,設計能隨法規變化而調整的治理架構,增強適應力;有效的溝通計畫,透過教育與內部倡導推動共識,提升員工與投資者對永續資訊的信任感。  

林孟賢補充,企業亦可透過委託第三方提供永續確信服務,進一步提升資訊的可信度與透明度,減少漂綠疑慮。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雙重挑戰背景下,論壇還強調自然碳匯與ESG實踐的結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任技正石芝菁介紹,政府推出專為企業打造的自然碳匯媒合平臺,協助企業參與如馬祖雌光螢保育和墾地復育造林等專案,實現公私協作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則進一步闡釋,企業應重視自然風險與氣候風險之間的關聯性。他指出,TCFD與TNFD框架的融合推動了「雙重重大性」的概念,要求企業同時考量自身對環境的影響,以及自然風險對企業營運的潛在威脅。

葉欣誠介紹了LEAP方法(定位、評估、評量、準備),協助企業全面評估並應對自然相關風險。論壇也邀請EY日本氣候變遷與永續服務主管Masaki Moro分享TNFD在亞洲的發展進程,並提供實踐建議,為企業在全球永續議題中創造更多機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泓德能源攜手台灣大進軍表後儲能市場 協助企業用戶達5大核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