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報導,蘭德資深中國及戰略科技顧問Jimmy Goodrich表示,美中科在科技競爭投入的資源勢不可擋,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
若根據已分配補助來看,美國已經透過《晶片法案》投入328億美元,主要是針對台積電、三星電子、美光以及英特爾等先進晶片廠商,若包括未分配以及融資、租稅優惠,預計要投入約750億美元扶持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歐盟部分則是由荷蘭、法國、德國為主導已補貼的241億美元吸引包括台積電、英特爾、格羅方德以及意法半導體,歐盟晶片法案預算預計來到463億美元。日本方面,已經補貼167億美元吸引台積電前往熊本合資設廠,以及美光等海外廠商赴日,甚至是日本本土的晶圓廠Rapidus在北海道的投資案,總計花費253億美元。印度也不遑多讓,已經投入了71億美元,吸引包括力積電等廠商赴印度投資,預計會投入100億美元。
至於目前先進晶片產能最高的南韓與台灣,則是打算以抵稅等優惠,各自投入550億美元、160億美元穩固領先優勢。
對比之下,中國預計投入1420億美元,投入的金額與規模遠超任何一個國家,然而,這些投資大多以成熟製程為主,主要是受到美國晶片禁令影響,僅限於成熟製程的半導體設備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下採購,這也是避免過度緊縮,恐導致半導體供應鏈再度斷鏈,衝擊美國民生物資價格的預防措施。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波士頓諮詢集團(BCG)近日研究報告指出,直至2032年,美國在10奈米以下製程的產能比重將來到28%,估計中國到時候僅有2%,SIA總裁兼執行長John Neuffer表示,中國直到2032年,在10奈米至22奈米的產能會從2022年的6%攀升至19%,28奈米以上晶片產能則是從33%攀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