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早期台灣IC設計公司,在市場開發有成後,為了避免晶圓代工產能不足,有些公司力圖「向上整合」,走上自建晶圓廠之路。

早期美、歐、日等半導體公司的經營型態,是有自己的晶圓廠,自己的IC設計部門,以及IC封裝測試工廠。這種從IC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皆是自己包辦,稱為整合元件製造廠(IDM)。例如英特爾、意法半導體、東芝,三星電子等,皆是IDM公司。

後來很多有新創的IC設計公司,它們沒有晶圓廠,依賴晶圓代工廠為它們生產,並且將封裝測試,委託封裝測試廠,作封裝測試。

IC設計、IC製造、封裝測試,成為IC產業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IC設計公司掌握IC設計,藉由晶圓代工廠、封裝測試廠的生產,完成自己的IC產品。

上週我們介紹過「合泰半導體」公司,在公司業務鼎盛之際,投資興建8吋晶圓廠,力圖掌握上游晶圓製造的產能。然而8吋廠的投資金額龐大,加上晶圓廠的經營管理,非原本專注於IC設計的IC設計公司之所長。

1996年,合泰半導體開始興建8吋廠,1997年10月,合泰8吋廠完工,並開始量產。

對合泰而言,由於8吋廠的產能太大,必須向外接晶圓代工訂單,方能填滿產能。加上資本支出龐大,只得與聯電策略聯盟,讓聯電認購增資股,合泰將晶圓廠交給聯電管理,合泰專注於IC設計。

這種發展完全出乎原本合泰半導體的期望,原本希望能鴻圖大展的合泰半導體,被迫轉型再轉型成為「盛群半導體」公司。

無獨有偶的是當時台灣的IC設計大公司「矽統科技」,也投入自建晶圓廠之路,很可惜的是無法成功由IC設計公司轉型成IDM公司。

矽統科技於1987年2月,由杜俊元博士創立,公司設立於科學園區,早期的產品為記憶體。

杜俊元博士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1971年,創立「華泰電子」是台灣第一家台資得IC封裝測試公司。

1979年,杜博士擔任聯電公司籌備處主任,之後任聯電首任總經理。

杜博士除了在高科技產業的成就非凡外,1988年,杜博士及杜夫人加入慈濟,雙雙皈依證嚴法師。

1998年杜博士買下高雄市當時市值約15億元3公頃土地,捐贈給慈濟。1999年,杜博士將當時總市值約13億元的矽統科技股票,捐贈給慈濟。杜俊元博士這種熱心慈善公益的舉動,令人欽佩。

1990年,原任職於美國英特爾的劉曉明博士,接受杜俊元博士的邀請,接任矽統科技總經理,公司產品線也跨出記憶體,朝邏輯系統晶片發展。

矽統科技在PC晶片組市場發展得不錯,當時與揚智科技、威盛科技,並列台灣PC晶片組設計公司三雄。矽統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晶片組整合很多周邊功能,如音效、以太網路等,成為整合「繪圖功能」及「完整網路功能」的單一晶片,因此業績蒸蒸日上。

矽統科技同樣遇到晶圓代工公司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當時矽統科技的考量是若有自己的晶圓廠,不必擔心產能不足的問題,公司競爭力可更上層樓。

矽統科技於1998年10月,開始興建8吋廠,是台灣當時最晚投入興建的8吋廠。2000年3月,矽統科技的8吋廠開始量產,建廠速度很快。

矽統科技的8吋廠投產後,公司開始籌劃之後3至5年,斥資1000億元,興建2座12吋廠。

2000年12月底,矽統科技在台南科學園區舉行12吋廠,暨研發大樓,動土典禮,矽統科技的IDM大計開始啟動。

在矽統科技舉行12吋廠動土儀式之前,聯電於12月初狀告矽統科技侵權,企圖阻撓矽統科技蛻變為「華麗」的IDM大廠。

聯電除了狀告矽統科技外,在矽統科技宣布建晶圓廠後,即減少供應產能給矽統科技。

矽統科技投資120億元,建一座8吋晶圓廠,對公司財務造成不小的壓力。加上新晶圓廠良率不穩,對矽統科技造成生產壓力。

在連續幾年虧損,以及聯電的壓力下,矽統科技於2002年年底,與聯電就專利侵權達成和解,並將進一步結盟。

之後聯電大舉買進矽統科技海外存託憑證,取得入主矽統的「門票」。

2003年元月底,聯電在矽統公司的「臨時董事會」突襲,要求變更組織與主管,出乎矽統原經營團的意料,因此毫無招架之力。隔天矽統宣布劉曉明辭去董事長暨總經理職務,由聯電宣明智接任。

矽統由杜俊元創立,劉曉明開創PC經片組等邏輯IC業務,成為一家颇有潛力的IC設計公司,為了向上整合,自建晶圓廠。

本有鴻圖大志,企圖朝IDM大廠之路前進,無奈資金不繼,加上有心人虎視眈眈,經營權旁落。

劉曉明有志未伸,功敗垂成,令人不勝唏噓。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業者提供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業者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投資人等待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幾以平盤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