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位匿名專家透露,許多半導體業界專家都認為,中芯國際沒有能力量產7奈米晶片。中芯到底是研發14奈米還是7奈米晶片,眾說紛紜。

受到美國制裁後,中國要拿到先進晶片設備基本上不太可能。科技網站WccfTech文章指出,一些華為Mate60系列手機的基準測試顯示,中芯國際以深紫外光機(DUV)製造的晶片,性能上有7奈米晶片的表現。

TechInsights拆解Mate60 Pro後認為,麒麟9000晶片是採用中芯國際國際7奈米製程生產的,但在無法進口EUV下,中芯國際以DUV透過多重曝光來生產7奈米晶片。

EUV是7奈米製程的主流設備,目前中芯國際使用的DUV,雖也能用於7奈米製程,但效果較差、良率較低,成本更為昂貴。

美國出口管制目的將中國晶片製造能力限制在14奈米,並落後最新技術10年之久。

 

 

中芯國際2017年延攬前台積電大將梁孟松,目標是3年內帶領中芯國際從28奈米奔赴7奈米,完成5個世代的躍進,2020年中芯公佈7奈米製程技術。《金融時報》引述半導體專家Douglas Fuller的看法,認為外界對中芯國際實現7奈米製程反應有點太誇張,產量據了解很糟。

部分研究機構預測,中芯國際的7奈米製程良率低於50%、遠落後於業界90%以上,這將限制晶片出貨量在200~400萬片,無法協助華為奪回智慧機市場的主導地位。

台積電與三星早在2018年開始量產7奈米晶片,都是使用ASML的EUV,去年開始量產3奈米晶片,計劃2025年生產 2奈米晶片,三星還稱2027年開始生產1.4奈米晶片。

報導認為,儘管中芯正在生產7奈米晶片,製程仍落後台積電和三星好幾代,沒有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中芯將進一步落後台積電,也無法做久、無法賺錢、無法量產。就算真的量產出來了,哪間企業敢用也是問題,畢竟使用就等於直接與美國作對。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