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保險業資本標準》框架(將於2026年起執行)下,壽險公司需支付更高的利息費用。惠譽預計,對於大型壽險公司而言,資本要求趨嚴或將轉化為與利率相關的資本費用,金額將是目前風險資本制度下的三到四倍,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過去銷售的儲蓄類產品具有較高的保證收益率。
金管會7月時對本地化保險業資本標準作出最新調整,將減輕本國壽險公司的負擔,包括從2026年起降低若干資產類別的資本費用,並將政策過渡期從10年延長至15年。低風險權重以及延長股票和房地產投資過渡期,將為保險公司贏得更多時間調整其資產配置,並縮小潛在資本缺口。
惠譽預期,壽險公司將繼續通過股權融資和發行次級債務募集資金。今年以來,幾家龍頭壽險公司已發行或計劃發行次級債務共計約千億台幣。
金融市場波動導致投資型壽險產品持續下滑,此外,近年來監管機構針對儲蓄型產品的監管趨嚴,包括嚴禁銷售合同服務獲利率為負的新保單,這些變化導致儲蓄型產品(包括傳統年金險和預定利率模式下的傳統壽險)規模下降。
IFRS17新保險會計準則將於2026年起執行,驅使壽險公司從儲蓄型產品轉向保障型產品。惠譽信評亞太區保險評等副總經理吳傑佩認為,在國內人口老齡化、公眾的健康風險意識以及對醫療保健需求不斷增強的驅動下,健康險業務規模擴大有助於壽險公司實現可持續且更具盈利能力的長期增長。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