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媒日前報導,中國正計劃採取大規模措施重振疲弱的經濟,包含可能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規模用於建設基礎設施、發行約人民幣(下同)1兆元(約新台幣4兆3000億元)的特別國債,以及放寬房市限購措施等。

不過,目前可見的相關刺激經濟措施,主要是中國央行20日宣布調降指標利率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對購房者減輕置業成本是好消息,除此之外尚未宣布大型救經濟措施。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告訴中央社記者,政府能使用的手段很有限。以往遇到經濟下行就會使出刺激手段,譬如2008年中國政府就花4兆元投入基建,現在已經不太可能這麼做,因為「鐵公基」(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建設)趨近飽和,高鐵也一直虧損,很多投資並沒有效益。

他的看法很悲觀,認為現在政府能做的主要就是減稅,以此減輕企業負擔、吸引企業;政府也應當穩住外企,但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加上其他國家表現得更具競爭力,當前要穩住外資很困難,產業鏈轉移持續進行中。

日前官方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已經反應經濟不佳的狀況,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至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不如預期,1至5月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甚至負成長,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的降幅也在擴大,賀江兵直言,5月的GDP年增率「一定是負的」(中國每季公布一次GDP)。

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奇霖撰文指出,投資增速放緩、消費恢復疲軟、工業生產下行,5月的經濟數據更反映出內需疲軟,經濟修復內升動力不足的問題,企業、居民和政府三大部門對於經濟的支撐都在轉弱。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5月時曾撰文論證,近年增加消費對於中國經濟成長的驅動作用高於增加投資,因此,現階段把恢復和擴大內需擺在優先位置具有重要意義。北京20日也召開「恢復和擴大消費」調研協商座談會,由中共之外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獻策。

但擺在眼前的困難是,民眾對未來景氣不看好,不預期薪資增加,甚至擔憂被裁員,於是不敢消費,預防式儲蓄。相對於已開發國家的社會福利較完善,中國民眾也必須更透過儲蓄為自己留後路。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6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政府正在研究經濟形勢。但沒有提供具體細節。(中央社)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如同不死鳥!重電四雄擁缺電題材重返榮耀 「股王」週漲近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