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今發表「2023年元旦談話」表示,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根據財政部預估,2022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元,中央稅收占3800億元,這3800億元所提供的財政餘裕,會朝3個方向規劃使用,除了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1000億元為度,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為了因應經濟情勢變局所提出的第一波7項方案,規劃以1000億為度,來支應這些計畫初期的財務需求。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表示,4大目標可說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且都僅觸及表面而未解決根本問題,感到很失望,簡單說就是「跳不出用小利賄賂小民,灑大利討好特定產業的格局。」

在減輕人民負擔方面,柏雲昌表示,應該是提高人民實質薪資所得,增加人民生產力以因應且趕上通膨的變化,而不是一昧地用納稅錢來補貼,包括齊頭式補貼油價電價、補貼受升息影響較大的房貸族、擴大租屋者租金津貼。

他以齊頭式補貼油價電價為例,政府花了好幾千億元,有錢沒錢的全都受惠,高所得者不在乎繼續浪費,反而和「省電節能」背道而馳,無助節能也沒有開源;租金津貼及房貸族補貼也是一樣,因為政府補貼的越多,建商或房租也漲得越多,結果最後錢都被建商賺走,反而應該要加速興建的社會住宅,從住的供給面來解決,社宅興建速度卻慢得像蝸牛一樣。

產業政策部分,柏雲昌認為,政府的產業政策太過偏重極少數產業,像是半導體業或資通訊產業,「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結果籃子打翻了雞蛋都打碎了!」

柏雲昌解釋,他的意思並不是說半導體或資通訊產業不重要,而是像是半導體產業,已發展到極致,政府過多投入只是錦上添花,結果政府的產業政策除了資通訊產業,也提不出其他的產業,建議應培養另個新興產業。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