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今年1到8月,台積電營業額高達1.4301兆元,與去年同期的9965.4億元比較,成長率高達43.5%,持續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的紀錄。

蘋果公司的iPhone、Mac電腦、iPad、Apple Watch、Air Pod等產品,銷售情況看好,台積電是蘋果公司的晶圓代工夥伴,蘋果公司所有自己開發的IC,全部皆由台積電代工生產,蘋果公司產品的市場持續成長,增添台積電營業額成長的動能。

除了蘋果效益外,高效能運算、5G、車用IC、工業IC等需求仍舊強勁,加上台幣貶值,都是推動台積電業績持續向上的有利因素。

英特爾今年第三季營業額預估為155億美元,三星電子在DRAM、NAND價格大跌的影響下,今年第三季營業額預估為182.9億美元,較今年第二季的226.2億美元,衰退19.1%。

台積電今年第三季的營業額預估可達204億美元,將超越三星電子及英特爾,一舉躍升為全球半導體營業額最高的公司。

2021年三星電子以820.2億美元營業額,超越英特爾的747億美元,躍居全球營業額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台積電以568.4億美元營業額,居全球第三,短短一年間,躍升至全球第一,令人不得不佩服。

今年第二季起,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下游產品需求下跌,庫存居高不下的影響下,半導體市場開始鬆動。記憶體市場開始崩跌,DRAM、NAND上半年跌幅超過二成,下半年也不樂觀,價格持續向下。

三星電子半導體營業額約有7成以上來自記憶體,記憶體價格下跌,影響三星電子半導體的營業額,因此今年三星電子半導體營業額將會較2021年衰退。預估今年三星電子半導體營業額約755億美元,較2021年的820.2億美元,衰退7.9%。

英特爾2022年營業額預估為660億美元,較2021年衰退11.6%,主要原因是PC市場顯著衰退,加上部分市場被超微搶占。

以美元計,台積電預估今年營業額將成長35%,超過2021年的24.9%。2021年台積電的營業額為568.2億美元,依35%成長率計算,今年台積電的營業額可達767億美元,將可超越三星電子及英特爾,登上全球半導體營業額第一的寶座。

對台積電而言,從1987年創立迄今,經過35年的奮鬥,今年若能晉身全球半導體營業額龍頭地位,代表公司35年來兢兢業業,一步一腳印,努力的成果。

台積電為專業晶圓代工廠,它將代工完成的晶圓交給客戶後,必須經封裝、測試後,才能完成IC產品。先進製程的產品,台積電提供先進封裝、測試服務,以使IC能達到最佳效能。近年來,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測試服務已成為公司不小的收入來源。成熟製程產品,則由台積電客戶委託專業封裝測試廠代工完成。

粗略地估算,台積電的營業額乘以2.5倍,將會是經由台積電代工完成的晶圓,製成IC後,在市場售出後的營業額。

依此估算,2021年台積電代工的終端IC產值,約為1421億美元,占2021年全球半導體營業額的25.56%。由此看來,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超過我們原本的理解程度。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吳金榮提供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吳金榮提供

目前台積電營業額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7奈米、5奈米製程,以及剛加入量產的3奈米製程。先進製程主要的應用為高效能運算、5G等,在PC市場顯著衰退、5G手機成長率不如預期、高階獨立顯示卡市場衰退等的壓力下,台積電的高階製程訂單恐有衰退之慮。

日前傳出台積電先進製程遭客戶「砍單」的利空訊息,在半導體陷入景氣反轉的當頭,這是很自然的推測。我們可就台積電先進製程的主要客戶動向,來看台積電的訂單是否遭「利空」襲擊。

台積電第一大客戶蘋果公司,甫推出的iPhone 14預購踴躍超乎預期,iPhone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明燈」,台積電來自蘋果公司的訂單可說是「堅若磐石」,是推升台積電業績的主要推手。

儘管PC市場衰退,超微的營業額表現仍十分強勁,超微今年第四季,新產品轉進5奈米製程,對7奈米的投片量可能會略減。

高通將不少先進製程訂單由三星電子轉到台積電,這對台積電的訂單颇有助益。輝達也將高階繪圖卡晶片RTX 40系列及高階GPU在台積電代工,不過由於目前市場不如預期,輝達在台積電的投片量略有減少。

英特爾是台積電先進製程投片新的「生力軍」,英特爾在台積電7奈米、5奈米製程,都有可觀的投片量。

台積電掌握主要客戶的先進製程訂單,即使景氣反轉,部分客戶訂單有所調整,也會被其他客戶補上。台積電積極開發特殊應用先進製程,例如供車用的N5A製程,以支援「AI導向」「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數位座艙」的運算需求。

成熟製程方面,台積電積極擴增特殊製程產能,主要針對車用、工業用、MEMS、影像感測器、功率半導體等特殊用途,以避開市場供過於求的壓力。

台積電一再強調與客戶的夥伴關係,對客戶訂單的掌握度很高,因此有信心能夠不畏逆境,持續成長。

綜而言之,台積電在龐大的產能,以及持續擴張的先進及特殊製程,滿足客戶的需求,即使因景氣反轉,台積電仍可穩步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