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類股獲利下修,加上外資大舉提款,第三季科技股庫存見頂後,第四季去化庫存更明顯,由於股價會提前1、2季反映,因此最快今年底或到明年初,市場將會提前反應復甦或反彈。

「瑞信亞洲科技論壇」本周登場,在市場多空消息紛雜下,成為科技產業下半年重要風向球,鑒於整體政經環境,瑞信論壇有別以往將論壇主題訂為為產業放緩布局,看好科技產業中的優質企業在基本面經歷過度修正後,仍潛藏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亞太科技股跌跌不休,但庫存去化有利股價表現,瑞信也預期,股價會提前在1、2季度前開始反應,相較於過去兩年科技產業動輒有40%獲利成長幅度,今明年獲利可能僅持平。

如以半導體產業(不含台積電 )投資評價的本益比約11倍,是歷史區間下緣,部分個股甚至跌破10倍,降至8~9倍,多已反映未來企業獲利下修,而中國科技供應鏈也都在投資評價下緣。

瑞信台灣證券研究主管暨亞洲半導體分析師艾藍迪(Randy Abrams)表示,今年4月底開始全球陸續下修GDP成長預估,主要原因就在於俄烏戰爭、中國封控、商品服務價格全面走揚。

但亞股、科技類股已經大幅下修,第三季初科技股跌幅趨於穩定,半導體部分類股築底,投資人也陸續進場尋找投資機會。2021~2022年外資持續賣超台灣、韓國科技類股,到今年底或到明年初,市場將會提前反應復甦或反彈

艾藍迪也指出,第三季科技類股陸續回穩,在央行透過升息讓商品通膨受到控制,接下來要看服務業價格通膨是否能控制

整體科技產業進行下行趨緩,但不同產業也呈現兩極化,像是智慧機、電視出貨量雖然遭到大幅下修,但車用和物聯網服務仍有韌性,而AR、VR相關產業也有望穩定成長

但科技產業放緩並非短期下修,從需求面來看,相較於今年4月,瑞信團隊已將智慧機出貨量下修14%,而 5G手機也下修12%、PC出貨也將同降10%,在在顯示科技產業需求趨緩。

但艾藍迪認為,科技產業趨緩不會是硬著陸,從供應面來看,晶圓代工廠未來2年產能擴增約10%,邏輯晶片產用率維持90% ,顯示供給面沒有供過於求,但鑑於美國對於半導體補助,晶片產能陸續開出,未來半導體產業不會再有超級大週期。

對於今年以來讓科技大廠頭痛高庫存問題,艾藍迪說明,過去兩年經歷半導體缺貨,導致產業庫存攀升,甚至創下2000年來新高天數,科技產業快速去化庫存下,預期第三季觸頂,第四季庫存去化會更明顯,但高庫存會成為未來趨勢,主要是因應地緣政治議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