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媛也不諱言接獲導演邀約時,是她人生最迷惘的時刻,但是透過《左撇子女孩》的角色,讓她重新找到目標與意義:「角色宜安的外表看似冷漠有距離,但其實內心是個充滿情感且負責任的一個人,為了渴望證明自己能夠獨立,很常很逞強的做著自己還沒有能力完成的事。跟我三年前某部分的我很像,拍完這幾年後,從她身上學到了『對待人要溫柔點』。」
馬士媛是導演鄒時擎在IG上找到的演員,馬士媛一開始收到訊息還以為是詐騙,反覆確認後才相信是真的演出邀請。她在片中飾演蔡淑臻的大女兒,為了分擔家中經濟到檳榔攤工作。她事前去檳榔攤練習包檳榔,發現要包到儘量葉子摺痕一樣,並不容易所以滿需要練習。
也和片中的妹妹葉子綺(Nina),一起去咖啡廳、公園遊玩培養感情,甚至還會以摩托車載著Nina四處晃晃。馬士媛認為這對她們建立默契非常有幫助,「透過真的去認識她、和她相處、理解她的感受和喜好,把她當個朋友看待,讓我們更靠近也更自在,也就能一起「玩出」這個作品,而不只是『製作』一個作品的感覺。」
馬士媛也透露第一次看劇本時,就被劇本的寫實打動,「看到最後一場戲時,我被感動到起了雞皮疙瘩」。雖然是第一次演戲,但她精準掌握角色的逞強、脆弱和破繭重生的爆發力,舉手投足的眼神與氣場,甚至連髮絲都有戲!導演鄒時擎就分享,馬士媛有場在浴室的哭戲。原本有些擔心她會因為太緊張而無法充分表現情緒,沒想到不僅一次就哭,更展現了極大的情緒渲染力。
而且,甚至在導演喊「卡」之後,立刻轉過頭來說:「導演,我想再試一個不一樣的哭法。」那一瞬間,讓已在好萊塢工作二十年的鄒時擎也被震撼,忍不住讚賞:「(馬士媛)彷彿天生就具備了當演員的特殊天賦,不僅能夠準確地完成指令,更能深入角色,探索更深層次的細膩情感。當時我的心裡非常篤定,我真的挖到一塊寶了。」
另一場讓導演驚喜的則是馬士媛與蔡淑臻的爭執戲,馬士媛表示事前雖有一點緊張但更覺得有趣,「畢竟平常不是太敢這樣亂發脾氣」她笑說。片中她的角色在經濟狀況、學業甚至是性別上都有處處被壓抑的不平衡,「從開拍前我就會去同理宜安的每一刻,因為能理解宜安人生中的憤怒、壓抑和委屈,所以將這些情緒累積到爆發戲拍攝那天,允許自己完全投入情境裡,甚至是有點故意讓場面尷尬。
馬士媛認為,「宜安在那一刻不只是可以爆發,而是應該要爆發,為自己發點聲。」而且她與蔡淑臻展現出來的情緒張力之大,使得現場來幫忙當臨演的導演媽媽以及媽媽的朋友都忍不住聲淚俱下,能使觀眾共感的魅力表露無遺。電影預計10月31日於全台戲院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