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芬出生於現今新北市瑞芳區的九份,初以歌手身份出道。1981年,她在電影《上海社會檔案》中撕衣劃胸的大膽演出造成轟動,奠定其票房女星地位。1983年陸小芬憑王童執導的《看海的日子》榮登金馬獎影后,之後更以《桂花巷》與《晚春情事》兩度奪得亞太影展影后大獎。1990年代,陸小芬赴美深造戲劇並開始接觸佛法。直至前年,陸小芬以傅天余所執導的電影《本日公休》重返大銀幕,詮釋理髮阿姨「阿蕊」角色感動千萬觀眾,除榮獲大阪亞洲電影節最佳演員獎,更在臺北電影獎封后,並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今年推出「電影是本書」單元,精選這部改編自臺灣文學、陸小芬的代表作《桂花巷》臺語數位版,作為臺灣的代表電影。《桂花巷》原著在臺灣文學佔有特殊地位,不僅被視為臺灣女性文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承繼鄉土文學關懷。陸小芬片中飾演命運坎坷的斷掌女子,以堅毅與勇氣,正面對決看似不可抗的悲觀宿命,以精湛演技詮釋角色內斂與強烈的情感轉折,展現出女性主體在壓抑中尋求自由的過程。電影節將邀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廣合作處處長羅珮嘉,於9月20日下午3點將到嘉義文創園區做《桂花巷》映前導讀。
蹦出侯導大彩蛋
這次完成《桂花巷》數位調光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透露,《桂花巷》劇本當時是由吳念真以臺語撰寫。導演陳坤厚想拍出臺南大戶人家的故事,特別要求吳念真在劇本裡展現「優雅的臺語」,藉以打破臺語粗俗的刻板印象,「就算是吵架場面,對白仍典雅雋永、暗藏機鋒,對白相當精彩」。演員們雖都以臺語演出,但當時現場收音尚未普及,最後院線上映仍以國語版為主。如今《桂花巷》得以用原汁原味的臺語版風貌放映,不少觀眾直言「臺語版才是真正的《桂花巷》」。有趣的是,褚明仁更爆料,片中庹宗華的臺語,竟是大導演侯孝賢的驚喜配音,而且配得油腔滑調,為全片增添趣味與可看性。
「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這次選映《桂花巷》,也是該片數位調光後首度免費以饗觀眾,將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嘉義文創園區、花蓮文創園區,以及臺南臺灣文學館等地放映,觀眾千萬把握機會欣賞。嘉義文創園區更配合本屆電影節,同時舉辦蒙藏文物展。「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節目琳瑯滿目,總計以21部電影、70場免費欣賞,邀請觀眾展開一場場跨越民族、文化、藝術,以及充滿生命體悟的旅行,將於9月12–21日於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及花蓮等六地盛大舉行。歡迎觀眾持續鎖定官方臉書,掌握節目、活動及報名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