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趁熱推出前導預告和前導海報,影像中大象眼睛的凝視震懾人心,最後有一人以模糊的英文口音說出:「這個臺灣人,他殺了所有人!(This Formosan, he killed everyone.)」影射著劇中由黃冠智、吳翰林和朱宥丞飾演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三兄弟都將成為嫌疑人,而由周厚安飾演的澳洲軍官希望能將兇手繩之以法,但戰俘營壕溝屠殺案的真相究竟為何,殺人真兇又是誰?希望觀眾屆時能跟隨劇情一探究竟。

《聽海湧》前導預告中曝光戰俘營中無論是戰俘或監視員皆受到無情對待,一群青年和枯瘦的大象頂著南洋灼熱的豔陽,在日軍鞭斥下勞動著,吳翰林為了飾演戰俘監視員,開拍前特別去助曬,「拍攝過程中也繼續多曬太陽,希望讓自己看起來更黝黑」。另外,該角色必須在缺乏糧食的狀況下和戰俘們一起從事勞力工作,也不能看起來太魁梧壯碩,因此他接下角色後開始進行體能訓練,在劇組也會和黃冠智、施名帥以及日本演員伊吹、松野高志一起去健身,「想練的更精瘦一些」。

3款前導海報則展現《聽海湧》想傳達的3種意念,一款是象徵承諾與羈絆的海蝕洞,另一款是讓人感到恐懼的絞刑台,設計師林旻錡說:「手槍是壓迫,絞刑台是審判,象徵站在絞刑台上的士兵身處進退兩難的處境。」

黃冠智在劇中飾演的戰俘監視員,因對戰俘有不當對待並且有殺害戰俘之嫌,被迫站上國際法庭受審,他表示角色們其實堅信自己的行為沒有錯,「打戰俘是為了維持紀律」。未料戰後立場交換,戰俘監視員在澳洲軍官前成了戰俘,黃冠智感慨:「受到的待遇真的有比較好嗎?一個巴掌被判10年甚至絞首刑。或許沒有誰對誰錯,所有人都是戰爭底下的犧牲者。」

還有一款是一棵高聳入雲的椰子樹,設計師林旻錡表示,椰子樹代表離鄉遠赴南洋,「海在其中連結對家鄉的思念,船代表著希望卻又是無止盡的等待。士兵站哨望著海,聽著海拍打著岸邊的聲音,代入家鄉海湧聲,不盡的思念湧現。」北婆羅洲的椰子樹對《聽海湧》來說是很獨特的意象,劇組在田野調查時造訪北婆羅洲,發現要在臺灣重建南洋戰俘營並不容易,因為當地的椰子樹比臺灣椰子樹高三倍!

因此,除了部分原始森林與野生動物遠赴北婆羅洲實地拍攝外,為在台灣也能還原南洋風貌,劇組親自在片場栽種熱帶植物,但場景用地不僅是黃沙土,底下還佈滿了紅磚,使得水分難以滲透和保持,美術指導李薇甚至不得不帶領團隊在周圍挖溝渠並鋪設水管,再定期請水車來灌溉,才能確保植栽能夠順利生長。美術指導李薇還透露了一個有趣的插曲,定期前來灌溉的水車司機看到場景一步步成形後,詢問劇組是否在拍攝戰俘營的故事,水車司機表示:「 因為我阿公就是那時候去南洋、被抓去當戰俘監視員的臺灣人。」這段意外的對話讓他們驚訝不已,更感受到這段歷史對許多臺灣人的重要性,也加深他們完成《聽海湧》使命感。

《聽海湧》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

《聽海湧》全劇共5集,由公共電視出品,高雄人和三餘創投聯合出品,看不見電影工作室與回甘映像製作,主要拍攝場景散佈在高雄、臺東及屏東等地,並實地前往馬來西亞北婆羅洲取景拍攝,該劇自8月17日起,每週六晚上9點在公視頻道、Hami Video電視館播出,晚上10點公視+、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上架。

吳翰林(左)監視戰俘從事勞動工作。公視提供
吳翰林(左)監視戰俘從事勞動工作。公視提供
《聽海湧》劇組為在臺灣還原南洋戰俘營費盡苦心,甚至引水種植南洋植栽。公視提供
《聽海湧》劇組為在臺灣還原南洋戰俘營費盡苦心,甚至引水種植南洋植栽。公視提供
《聽海湧》前導海報-椰子樹款。公視提供
《聽海湧》前導海報-椰子樹款。公視提供
《聽海湧》前導海報-絞刑台款。公視提供
《聽海湧》前導海報-絞刑台款。公視提供
《聽海湧》前導海報-海蝕洞。公視提供
《聽海湧》前導海報-海蝕洞。公視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8歲男星不抽菸卻驗出肺癌晚期 轉移腦膜「痛到想結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