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馨瑩和小女兒QQ(郭曉嬡)11日各過48歲和8歲生日,母女倆今年再攜手做公益,大女兒郭曉如和兒子郭守善也獻愛參與。今年的1111慈善計劃關注早產兒議題,曾馨瑩說:「因為家裡小孩多,特別會關心兒童的議題,在與早產兒基金會的交流中發現,台灣現在不光是少子化,在已經生得很少的情況下,早產新生兒的比例竟然還逐年上升,這對孕婦和新生命又是一個重大風險。」

曾馨瑩自2016年起,每年生日前都發起一項慈善計畫,今年已邁入第7年,歷年計畫都聚焦在發掘弱勢家庭問題,協助倡議與提供實質的幫助。今年則是身體力行帶著3個孩子,一同參與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舉辦的早產兒衛教課程。而台灣早產兒基金會透過合作全國超過50家醫療院提供「弱勢早產兒家庭醫療補助」,曾馨瑩更捐款300萬元指定本專案使用,為弱勢家庭減輕負擔。

曾馨瑩帶著孩子們一起練習體操,學舞多年的她展現柔軟身段。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帶著孩子們一起練習體操,學舞多年的她展現柔軟身段。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決定投入幫助弱勢早產兒家庭,同時也向社會呼籲,「預防早產很重要,孩子生得少,一個不能少」。她聽聞到台灣早產兒孩童的狀況,尤其是部分早產兒出院後仍需仰賴居家醫療器材設備,且普遍家庭不了解如何照護早產兒,因此希望親自前往早產兒衛教課程,以更了解這些家庭的需求。

她當天來到課程現場,看著家長們陪伴孩子一起進行體操課程,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及早治療,讓早產兒寶寶跟一般孩子一樣健康長大。「我很開心自己除了能盡一份心力外,更能落實『實踐的力量』,陪同這些家庭一起參與成長課程,由小而大回饋給社會,詮釋生命厚度」。

曾馨瑩(中)和小女兒11日過生日,母女攜手做公益。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中)和小女兒11日過生日,母女攜手做公益。永齡基金會提供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出生通報統計年報顯示,110年台灣有近16萬名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的比例佔10.61%,而早產兒出生後容易出現心臟、大腦、呼吸系統等問題,如何預防早產發生,在鼓勵生育的台灣,成為重要課題。

「警覺不足和高齡生產」是導致早產兒增加的重要原因,第一,許多懷孕媽媽並不知道自己是屬於高危險妊娠孕婦,這兩年因為疫情,也造成許多孕婦回診的顧慮,大幅影響追蹤預防早產兒的黃金時間與危險性。第二,據統計,台灣女性第一胎平均生產年齡已提高到31.23歲,隨之而來高危險妊娠發生率及孕產婦死亡率也是逐年上升,因此早產比例與新生兒死亡率也隨之攀高。

曾馨瑩生日發起1111慈善計畫,今年邁入第7年。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生日發起1111慈善計畫,今年邁入第7年。永齡基金會提供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許多媽媽在懷孕期間會忽略自己的血壓變化,或是把出血及身體不適當成是正常反應。但這些身體狀況其實都有可能是早產徵象,孕婦必須定期回診追蹤,由醫師提供專業判斷與因應方案,才能做好預防規劃。」絕不輕忽檢查,定期追蹤,聽從醫囑,是所有孕婦需要做到的事,更有賴於家人及朋友的提醒與支持。

萬一寶寶提早出生,尤其是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以下之早產兒,因器官尚未發育成熟伴隨而來的身、心發展問題,必須根據醫生指示定期回診追蹤,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把握療育黃金期,才能降低早產失能率。但部分早產兒出院後,像是有慢性肺疾病等問題,仍須仰賴氧氣與呼吸器等居家醫療器材設備,每月可能超過萬元,對弱勢家庭成為一個龐大的壓力。

曾馨瑩贈送祝福禮袋。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贈送祝福禮袋。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生日前夕身體力行支持公益,郭台銘也在臉書響應,「前兩天,太太傳了好幾張她到早產兒基金會的照片給我。看著她牽起孩子的手一步步向前,我心裡非常感動,因為身為父母的我們,一直很能體會每位爸媽心中最大的願望:孩子都能平安出生,健康長大」。

郭董敘述從6年前開始,太太都會在小女兒11月生日時,特別做些對社會有貢獻、讓愛散播出去的事,今年永齡基金會拋磚引玉捐款300萬元,提供「弱勢早產兒家庭醫療補助」專案使用。郭董說,希望社會溫暖的力量能幫助努力長大的早產兒、辛苦照顧孩子的爸媽,大家陪著你們一起勇敢!

曾馨瑩帶著大女兒郭曉如、兒子郭守善和小女兒郭曉嬡一起做公益。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帶著大女兒郭曉如、兒子郭守善和小女兒郭曉嬡一起做公益。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參與早產兒衛教課程。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參與早產兒衛教課程。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小心翼翼扶著孩子們,散發母愛。永齡基金會提供
曾馨瑩小心翼翼扶著孩子們,散發母愛。永齡基金會提供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壹蘋 LINE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