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由OpenAI與哈佛、杜克大學學者共同撰寫的研究指出,ChatGPT的使用方式正大幅轉變,從過去以工作為主的AI工具,逐步成為生活、學習與娛樂的萬用夥伴。2025年中,非工作用途的訊息占比已達73%,遠高於2024年的53%,顯示人們更傾向用它找靈感、解煩惱,而不再只是寫履歷或是程式除錯功能。
根據報告,ChatGPT的三大熱門用途分別是「實用指引」、「資訊查詢」與「寫作」,合計佔整體使用近八成。其中「寫作」在職場應用中最常見,所有工作相關訊息四成,而其中三分之二是針對使用者提供的文字進行修改、潤稿或翻譯,而非全新創作。

年齡分布方面,18至25歲用戶占了46%的使用量,是主力族群;而26歲以下用戶的工作用途僅占約23%,代表Z世代更多是將ChatGPT當作生活與學習工具使用。
在性別與區域方面,早期用戶多為男性(達 80%),但至2025年中,女性活躍用戶比例已略高於男性,顯示性別差距快速縮小。而在地理分布上,來自低到中等所得國家的用戶成長最快,特別集中在每人GDP約1至4萬美元的國家(台灣2025年人均GDP預估將達到3萬8,066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常聯想到的寫程式用途其實並不普及。報告指出,僅4.2%的訊息與編程有關,而「陪聊型」使用則更少,僅占不到2.4%。相較之下,有49%的訊息屬於詢問建議(Asking),40%是請AI幫忙完成某個任務(Doing),表達情緒或觀點(Expressing)則佔比不到 11%。

報告總結指出,ChatGPT正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尤其在決策支援、資訊搜尋與文件處理上展現顯著價值,不僅提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也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新一代的「數位共生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