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爆料同時指出iPhone 17e的螢幕更新率依然停留在60Hz,與Android平價機動輒高刷規格相比略顯保守,前鏡頭則維持1,200萬畫素,並支援3D臉部辨識技術。此外,所謂的「ID設計有明顯變化」,但並未具體說明可能是外觀邊框、材質或其他細節的調整。
相較去年iPhone 16e推出時市場普遍對其規格感到失望,當時不少聲音質疑,面對Android陣營在平價市場的強勢表現,蘋果是否拿出足夠競爭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iPhone 16e竟然在歐洲市場打進前十大暢銷榜,間接拉抬蘋果該季度財報成績,也讓這條「低階主打實用、高階追求性能」的產品策略獲得實證。
在這樣的銷售成績支持下,蘋果選擇保留多數既有配置並僅進行晶片升級也就不難理解。雖然這讓產品乍看之下缺乏亮點,但對蘋果而言,重點顯然不在規格堆疊,而在如何壓低製造成本、維持價格區間,同時讓產品在現有供應鏈下達成最大利潤。隨著市場傳出未來可能再度面臨關稅調升、電子產品成本攀升等壓力,這種「小改款、穩定價」策略或許更符合當前經濟環境。
不過這樣的產品定位也帶來潛在風險。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而言,若iPhone 17e定價未見明顯優勢,與其選購新機,不如趁機回頭撿便宜買16e,反倒更具吸引力。屆時能否再創熱銷,恐怕仍需觀察蘋果如何拿捏新舊世代機種的價格策略與行銷步調。

蘋果調整iPhone發表時程!這兩款將延至2027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