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分析了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以及被譽為「光之畫家」的英國浪漫主義畫家透納(John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近百幅作品,發現隨工業進展,兩人畫作中的天空愈發迷濛、物品愈發模糊。

領導該研究的大氣科學家艾布萊特(Anna Lea Albright)說:「印象派畫家對環境中的光影變化出了名的敏銳,他們既對環境的自然變化敏感,對人為造成的變化同樣敏感是很合理的。」

工業革命時燃煤工廠一間間設立,工廠排放如二氧化硫等廢氣,空氣中的懸浮物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巴黎、倫敦等城市的天空,這兩城市正是莫內、透納生活之地。

研究團隊檢視透納1796年到1850年的60幅畫作,以及莫內1864年到1901年的38幅畫作,利用數學模型衡量畫中物體線條的銳利程度,以及在營造畫中迷濛時白色顏料使用程度,通常白色愈濃重顯示所呈現的迷濛度愈高。

透納的《雨、蒸汽和速度— 西部大鐵路》繪於1844年。圖/英國國家美術館
透納的《雨、蒸汽和速度— 西部大鐵路》繪於1844年。圖/英國國家美術館

透納1814年的畫作《尋找阿普勒斯的阿普利亞》,物體邊緣線條清楚、天空清朗,而30年後《雨、蒸汽和速度— 西部大鐵路》就是霧濛濛的天空,當時空氣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前者高一倍。

研究團隊同時計算畫作中「遠方清晰可見的物體」,發現透納1830年前的畫作,25公里外之物仍清晰可見,但1830年後「清晰可見度」降為10公里。莫內幾幅「查令十字橋」畫作中,最遠只能看到1公里外之物。

研究共同作者哈佛大學教授、氣候科學家休伯斯說(Peter Huybers)說:「印象派常與現實有所對比,不過我們的研究結果凸顯,透納和莫內的作品同樣捕捉了若干現實,尤其透納和莫內似乎寫實地呈現日光如何穿透煙、雲。」

研究同時排除畫家是因年紀增長、視力退化,導致畫作中物品清晰度降低,艾布萊特說,透納那些背景模糊的畫,前景物品依舊清晰,至於莫內也是開啟印象派數十年後才罹患白內障。論文作者之一史丹佛大學眼科學教授馬摩(Michael Marmor)指出:「莫內沒有近視,透納沒有白內障。」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大學藝術史名譽教授魯賓(James Rubin),並未參與此研究,他指出研究中對顏料及畫作物品模糊度的分析很吸引人,為藝術史學家觀察到的現象「提供經驗基礎」,「這些藝術家當然生活在大氣變化的時代,並關心此事。」

透納的《尋找阿普勒斯的阿普利亞》繪於1814年。圖/藝術英國Art UK
透納的《尋找阿普勒斯的阿普利亞》繪於1814年。圖/藝術英國Art UK
莫內完成於1903年的《查令十字橋》。圖/美國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莫內完成於1903年的《查令十字橋》。圖/美國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窮到排隊領免費餐!澳洲打工度假賺大錢?現實可能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