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第2大城 「精靈炸彈」開出9樓建築大洞
【黃博勝/綜合外電】俄羅斯軍隊於昨日(10/30)對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市發動空襲,擊中一棟建築物,導致一名11歲孩童不幸喪命,另有至少29人受傷,瓦礫堆中可能還有更多人受困。
【黃博勝/綜合外電】俄羅斯軍隊於昨日(10/30)對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市發動空襲,擊中一棟建築物,導致一名11歲孩童不幸喪命,另有至少29人受傷,瓦礫堆中可能還有更多人受困。
【周恩華/綜合外電】烏克蘭上週發動奇襲,數千名烏克蘭軍隊攻進俄羅斯境內,掌控了多達約1000平方公里的俄國領土。烏克蘭軍隊的英勇表現震驚了世界,也震撼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更讓普丁陷入困難的抉擇,是否要抽調烏克蘭東部的俄軍主戰部隊趕往攔阻,或是任烏克蘭軍隊繼續攻佔俄國領土。
【國際中心】烏克蘭東部頓內次克州(Donetsk)州長基里蘭科(Pavlo Kyrylenko)周二(10/25)表示,該地區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周一(10/24)遭俄軍攻擊,7名平民死亡,3人受傷。
俄羅斯對烏克蘭各地城市發動飛彈襲擊,造成5名兒童在內26人喪生,基輔表示,對俄軍反攻的準備工作即將完成。
【張翠蘭/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俄羅斯周五(12/29)對烏克蘭發動自去年2月全面入侵以來最大規模飛彈攻擊,18小時內發射122枚彈道和巡航飛彈,以及派出幾十架無人機,造成至少30人死亡,160多人受傷。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一名高階幕僚當地時間周六(11/19)表示,俄軍對南部的一個人道救援站發動攻擊,造成5人受傷。
俄羅斯最新攻擊導致烏克蘭多座城市陷入黑暗,民眾被迫在沒有暖氣或自來水的情況下忍受低於零度低溫後,烏國當局周六(12/17)努力恢復供電供水。
俄國今天凌晨發射彈道飛彈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不過烏克蘭空軍表示,射下8枚俄羅斯飛彈,但落下的飛彈碎片導致4人受傷。
【趙虎威/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當身為三軍統帥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視察戰場前線並做出指示時,負責指揮戰役的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i)卻未陪同,不但引起總司令扎盧茲尼已遭架空的傳言更甚囂塵上,也讓烏克蘭將帥失和的困境檯面化。
俄羅斯扶植的克里米亞行政首長今天說,克里米亞費奧多西亞港口遇襲引發火災。烏克蘭空軍隨後表示已對當地發動空襲,摧毀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新切爾卡斯克號」。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烏克蘭媒體報導指稱,俄軍連夜攻擊黑海港市敖德薩,波及中國駐敖德薩的總領事館,中國網友反應兩極,親俄派高喊「一定是烏克蘭自導自演」,另一派則譏諷中國的無條件挺俄國,「是俄羅斯?那沒事兒。」
【趙虎威/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本是一場充滿光榮儀式感的授勳典禮,卻被俄羅斯精準鎖定時間、地點,以高精準的伊斯坎德(Iskander)彈道飛彈執行定點空襲,將烏克蘭精銳部隊的最剽悍立功人員幾近「團滅」。烏克蘭最精銳的陸軍第128山地突擊旅表示,上週有19位官兵在授勳儀式上遭到俄羅斯空襲而死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則稱這是「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
【國際中心】烏克蘭官員20日表示,俄軍以飛彈和無人機連續第3晚對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尼古拉耶夫進行攻擊,造成至少2人死亡,敖德薩中國領事館建築也受損,晚間中國外交部表示沖擊波造成總領館部分牆面和窗戶,無人員受傷。
【盧宥竹/綜合外電】烏克蘭安全局(SBU)周四(4/20)表示,一群烏克蘭士兵因在一次未經授權的任務中洩露敏感資訊而被控叛國罪。該任務導致一座軍用機場遭到俄軍攻擊,造成1名烏軍指揮官死亡,17人受傷。
烏克蘭今年6月初展開備受期待的大反攻受挫,俄烏戰事陷漫長泥淖。《華盛頓郵報》調查報導披露內幕,乃至美烏雙方將失利相互歸咎對方錯估或誤判。
俄羅斯在跨年和新年元旦期間對烏克蘭發動空襲,造成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俄羅斯國防部今天宣稱,俄軍攻擊是針對烏克蘭的無人機生產設施。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之際,俄羅斯今天攻擊了一座烏東城市的市集,至少造成17人死亡、32人受傷。
【趙虎威/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戰火無情、槍砲不長眼,歷史建築、古蹟遺址都是人類的共同遺產,為了搶救這些珍貴的無價之寶,以免毀於戰火之中,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今天將烏克蘭城市基輔(Kyiv)與利維夫(Lviv)的世界遺產列入「瀕危」名單,稱這些遺址因俄烏戰爭而處於風險之中。
觀察組織「集束彈藥聯合會」今天表示,俄羅斯廣為使用普遍遭禁的集束彈藥,推升全球相關死傷人數創新高紀錄,去年光是在烏克蘭就釀成逾900人死傷。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烏克蘭基輔東北部大季梅爾卡(Velyka Dymerka),一名農人本周忙著為向日葵播種,在俄羅斯坦克殘骸旁,栽下新的生命與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