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體育署110學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國小學童認為運動時間充足比率為42.7%,然而兒童期身高每年約增加5~8公分,體重約增加2~6公斤,此時若沒有足夠的身體活動量,將影響孩子的發育。

國健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兒童每天要累積6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每週累積達420分鐘,而充足的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促進體能發展以及維持健康體位,並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促進正向情緒,提升記憶力與注意力,反之則可能增加兒童期肥胖及長大後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因此,國健署建議,家長可以把握「有氧適能不可少」、「強度增加慢慢來」、「強化骨骼長得高」等3大親子活動原則,有氧適能運動又稱心肺耐力運動,以大肌群為主,建議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丟皮球、溜直排輪、散步、騎自行車、推推球都是很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中度身體活動,平時也可以走路上學、假日到河濱公園騎自行車,藉此增加活動量。

此外,逐漸養成運動習慣後,國健署提醒,運動強度可以循序漸進、慢慢增強,在假日與小朋友來場跑步比賽或是親子籃球鬥牛大賽,運用比賽或遊戲的方式增加親子互動,都是培養孩子運動的好方法,且適度的快跑或彈跳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促進身體發展,戶外運動的安排也有助於減少近視發生。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稻埕煙火釀周邊塞車惹怨 李四川:就交通、環保議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