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24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方至今未回應美方通話的要求,美方目前估計在台灣蔡總統4月過境美國前往中美洲訪問後,美中元首才有機會通話。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則表示,相關報導只是猜測,又指美中元首會在未來數周內通話,但目前沒有具體資訊。

拜習非但近期沒通成話,歷經雙方兩個月來的外交摩擦與習近平本周訪俄並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聯合譴責美國,部分人士認為美中關係已跌至雙方1970年代關係正常化以來最糟的程度。

此外,路透社稱台灣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於3月底至4月初造訪中美洲友邦,去、回程皆過境美國,又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消息人士透露,蔡總統可能在過境加州期間會晤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

哈佛大學中國研究教授柯偉林(William Kirby)說:「這對美國外交來說不是好時機。中俄上次這麼親近是在1957年,當時(中國領袖)毛澤東在莫斯科宣告『東風將壓倒西風』。」

如今,美國官員再一次自問該如何重設這段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拜登若能與習近平通話固然會是重要的起步,一旦實現,將是兩人自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後首次公開互動。但消息人士透露,即便美方外交人員努力,中方仍對安排拜習通話興趣缺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月14日時被問到有無安排拜習通話時說:「我們認為,溝通的價值和意義在增進理解、管控分歧,不能為溝通而溝通。美方應當拿出誠意,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實際行動推動中美關系重返正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會見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但兩國關係未見緩和。知悉這場會面的消息人士說,這是美中高層官員於拜登2021年上任之初在阿拉斯加會談後,雙邊最不對盤的一次互動。

這名消息人士說,中國當時拒絕協調布王會,逼得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高階官員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親自到會議中心問王毅能否會面。

美國今年2月4日決定擊落闖入領空的中國氣球引燃中方怒火,王毅還指美方反應「歇斯底里」。

消息人士說,事隔3天拜登於2月7日發表國情咨文,內容似在質疑習近平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再加深兩國齟齬。拜登當時在談話中說:「告訴我有哪一位世界領袖願意與習近平互換位置,一位就好。」他顯然意指中國正面臨一堆內外交迫的問題。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未說明美中官員在慕尼黑會面的情況,也未提到中國對拜登言論的反應,僅說美國會繼續與中國維持「開放、具建設性的溝通管道」。

華府智庫「昆西盡責經綸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中國事務專家史文(Michael Swaine)說:「過去,當(美中)關係遭遇嚴重低潮,例如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或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機後,兩國都極力在雙邊關係下重建穩定的基礎。如今雙方交流幾乎滿是嚴重猜疑、尖銳發言和互相指責,妨礙實質往來。」

主管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Rick Waters)目前人在中國,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華自強有可能設法為布林肯訪中一事鋪路。

但美國國內部分人士認為中俄已然走上「新冷戰」路線,希望採取更強硬態度。共和黨籍眾院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就說,要確保中國不會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般侵略台灣,華府應積極兌現積累的對台軍售,同時保證美國的硬實力能嚇阻習近平併吞台灣的野心。

不過,在習近平會晤普殅及中國成功斡旋沙烏地阿拉伯與宿敵伊朗復交後,拜登可能會發現習近平在任何對話中都更有自信。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麥艾維(Lily McElwee)說,這會讓習近平更不可能釋出善意讓步。

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擔任國務院亞太助卿的羅素(Daniel Russel)說,考量拜登5月將赴日本和澳洲出席7大工業國集團(G7)和「四方安全對話」(Quad)會議,美方又曾呼籲共同抗中,因此拜習通話的機會窗口恐「開得慢、關得快」。(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