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和碩發言體系對此暫無回應。

和碩之前高層及組織大變動,震驚市場,事實上,和碩董座童子賢多次面對媒體詢問產業變化看似雲淡風輕,且對台灣產業因應高低起伏的能力有信心,相信庫存在1~2季就能調節。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來看,經濟衰退,但智慧機卻崛起,因此不要忽略創新科技的影響力,童子賢會如此所言,其實心有戚戚焉。

據了解,和碩近兩年的挑戰首先就是中國供應鏈立訊崛起,今年iPhone 14訂單高階款Pro系列幾乎是鴻海獨拿,和碩在iPhone 14 Plus還有7成比重,明年能否在iPhone 15重啟,仍是未定之數。

富邦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廖顯毅說明,三家 EMS 代工廠,鴻海100% 握有高階機款,中階和入門款則由和碩、立訊代工,明年下半年的iPhone 15訂單部分,預期立訊將會拿到一款新產品試產導入量產服務訂單(NPI),推升代工產能達整體iPhone 產能的10%。

和碩8月11日宣布第一輪高階人事大變動,原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廖賜政退居二線,由鄭光志、鄧國彥接棒,為和碩新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沒想到僅緊湊接著是8月19日,再度公告技術長及營運長也換人,營運長的工作將由兩位共同執行長鄭光志、鄧國彥分擔,兩次人事案等於全面換血,且首度啟動雙執行長、雙技術長制度。

事實上,和碩會如此大刀闊斧原因無他,消息人指出,原先的團隊代工模式,由於決策體系多是以採購出身,過於強調成本(Cost Down)效益,加上採購設備太趨審慎,導致專案延遲。因此錯失過往勝券在握的遊戲機大單,甚至美系平板和NB大單也傳出疑慮。

業界人士也指出,和碩當然不是坐困愁城,所以童子賢這次透過組織大換血,由人事帶動一連串的組織革新,這次新執行長都是研發出身,看得出童將更重視創新科技,和碩已切入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供應鏈的電路板,未來再創新事業會更加大力道,力拼逐漸擺脫消費性電子代工的宿命。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